24H直播

菲國研究AI捕蚊系統 盼減少登革熱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菲律賓雨季是病媒蚊容易孳生的季節,這裡的登革熱病例逐年攀升,由南佛羅里達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AI蒐集,並且將各種蚊子分類,讓民眾提前得到警訊,可作為登革熱、 瘧疾,或是其他疾病的預警資訊,這項系統成本不到台幣4400元。

夜晚一到,立刻將所有窗戶關起來,除了點上蚊香、噴殺蟲劑,還要再為小孩塗上防蚊乳膏,這名媽媽因為曾經感染登革熱,因此,只要雨季一到,她就全面戒備,深怕小孩在病媒蚊容易孳生的季節裡,突然被蚊子叮到,因而跟她一樣感染登革熱,到目前為止,登革熱是沒有特效藥。

育有兩子的母親卡布雷羅斯說道,「我感染到登革熱的時候,我渾身酸痛、頭暈、嘔吐、頭一直痛,感覺虛弱無力。」

可是全球暖化加速了登革熱的蔓延,2024年全球登革熱病例就超過1400萬例,尤其是中亞地區的病例數,占了全球的70%。為了制定更有力的政策來防範登革熱,在菲律賓舉行第8屆登革熱高峰會。然而菲律賓的登革熱疫情也持續上升,累計到今(2025)年4月21日為止,病例數高達9萬5262例,致死率為0.36%,病例數高於去(2024)年同期的5萬4556例。

昆蟲學家馬斯卡里表示,「蚊子已經存在數百萬年了,像是埃及斑蚊會傳播登革熱,牠們喜歡在人類居住的環境中生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蚊子是地球上最致命的動物,比人的暴力行為更致命,比河馬跟鱷魚,任何你能想到的動物更危險。」

除了傳統的防蚊方法,科學家也正在研究以AI快速辨別出能傳播疾病的昆蟲,而這套系統可以讓當地政府及民眾提早得到警訊,知道此時病媒蚊的傳染病風險正在提高。專家解釋,他們先是利用演算法蒐集不同蚊子的身體結構,再依種類分類,而這些資訊也會與民眾分享,讓他們從遠端了解特定區域內的蚊子情況。而這項系統的成本不到150美元(約4400元台幣),也這顯示了它可以被廣泛應用,甚至預警將爆發的登革熱、 瘧疾,或是其他疾病。

南佛羅里達大學副教授切拉潘說明,「確認蚊子從哪裡開始帶菌非常重要,這樣公衛官員就可以前往防止疫情進一步爆發,鑑於AI的進步,我們決定研究支援AI智慧的捕蚊系統,自動偵測出會傳播茲卡病毒、瘧疾,跟登革熱等的病媒蚊。」

除了從AI預知病媒蚊的高風險期,全球的研究人員也正從基因編輯技術下手,以減少蚊子的數量,或是阻止疾病的傳播,但也有專家說,雖然創新技術能讓民眾多一些對抗病媒蚊的利器,但教育大家如何從生活中保護自己,才是最關鍵。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