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中製啤酒低價傾銷 7/3起課臨時反傾銷稅最高64%
桌上擺著琳瑯滿目的啤酒,單看外包裝英文Logo以為來自歐美,有的還寫著大大的台南牛肉湯,讓你以為是MIT,但這些其實都是來自中國。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指出,「它產地中國福建。寫在哪裡?寫在這裡,芝麻一樣的字,但是它大大給你一個跟原產地無關的,叫做屏東黑鮪魚、台南牛肉湯。」
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馬小惠說明,「我們在4月22號就發布了一個解釋令,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你的標示使人誤信,這樣的話可以依法來處罰。」
考量目前已經輸入的進口酒需要時間更改包裝,財政部給予進口業者緩衝期,新制將從明(2026)年起生效,違者最高可罰鍰50萬,不改正還可按次處罰。
但除了外包裝,中國啤酒也透過低價傾銷,在台灣市場的市占率從109年的16.4%,到今年第一季已經達到36.1%,即將與台灣啤酒市佔率交叉。
台灣釀酒協會理事長曾煥昌指出,「這5年來,中國啤酒進來台灣,進口金額已經來了160億。相對的,只要掛著台灣的品牌,因為在他在華訊息註冊不完整,這樣的政策之下,我們完全沒有辦法過去。」
台灣菸酒公司工會全聯會理事長吳永全說:「在南部,他們的一個方式就是,只要廟會,只要有遶境,他們就整箱、整箱提供,整箱在送,這部分對我們台灣菸酒造成很大影響。」
現在政府也出手,對中國產製進口啤酒與特定熱軋扁軋鋼品,初步認定有傾銷疑慮,為了防止台灣產業繼續受害,7月3日起將課徵為期4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對中國啤酒像是麒麟、百威課徵稅率為13.13%與33.85%,其他製造商例如青島,則會課徵到64.14%。
關務署綜合規劃組副組長吳淑華表示,「大家放心,因為這是初步的認定。接下來財政部為了驗證他這些回覆問卷的正確性跟真實性,我們會到他們廠商的實際營業場所去做實地查證,再去設這些最後的傾銷差率。」
對於中國啤酒傾銷的最後認定,審議小組除了以產業損害等因素為主要基礎,也會斟酌案件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的影響,最後決議是否正式課徵反傾銷稅,財政部最快10月就會做成調查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