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指中國成南韓最不信任國家 戒嚴風波加劇反中活動
大林洞別名首爾的中國城,這裡的商店、餐廳掛得都是簡體中文,四周圍的談話聲有華語、有韓語,還有帶著延邊口音的韓語。
與仁川、延禧洞、延南洞以山東老華僑為主的地區不同的是,大林洞的居民大多都是90年代、2000年間,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而來的中國人,為數約1萬出頭,在整個區域總人口當中占了四分之一。
現年74歲,從事護理工作的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護理業勞工于順子(音譯)說:「朝鮮族到韓國來,雖然是一個民族,待遇完全不一樣。很多韓國人現在還認為中國很落後,還歧視我們中國人。」

于女士對法新社記者表示,她2007年從黑龍江來韓國打工,而現在的社會氣氛非常糟糕,她打算等經濟狀況好轉就搬回中國。
護理業勞工于順子(音譯)說:「雖然說攢了點,現在匯率太低了,我想回家,現在匯率太低,賠很多錢。所以說我就等待匯率提高一點,我就換完錢回中國。」
韓國民調公司韓國研究2022年做的調查,首度出現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多數南韓人最不信任的國家,近幾年這個趨勢還越來越明顯。
前總統尹錫悅把「北韓、中國的共產勢力滲透了反對黨,企圖推翻國家」,當作他下令戒嚴的理由之一,陰謀論更是在保守派團體、網路論壇大肆流傳。

位在明洞的中國大使館,2月間曾遭1名身穿漫威電影、美國隊長制服的安姓男子企圖闖入鬧事,男子當場遭警方逮捕起訴,5月底被判入獄18個月。競選期間有尹錫悅的支持者前往華人聚集的社區、商圈遊行示威,高喊要他們「滾回中國去」。
中韓兩國關係在2016年,韓國部署美軍薩德防衛飛彈系統之後急轉直下,中國祭出了限韓令、禁團遊等措施。有關「Kimchi」起源之類的傳統文化爭論,也在民間引發強烈的情緒。
但有研究人員指出,近年來中國與韓國在歷史、領土與國防等議題上的一連串衝突,才是雙方裂痕加深的根本原因。

新當選的總統李在明和前總統文在寅同屬進步派陣營,外交政見主張實用主義與國家利益優先,強調深化韓美同盟、修補韓中關係、穩固韓日合作,並以務實方式應對北韓問題。
世宗研究所韓半島戰略研究主任鄭成長表示,「南韓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有很大的機會解凍,然而要恢復到中韓以往溫暖的關係依舊有困難。與此同時,美國與南韓的關係某些領域可能會減弱或是惡化,特別是在經濟領域,國防與武器領域可能會增強。這主要是因為,對抗中國是美國的主要戰略。」
韓國國會議長禹元植2月間出席在哈爾濱舉行的亞洲冬季運動會,藉機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與10月底將在首爾舉行的APEC高峰會,習近平當下表示會認真考慮。此行若是成真,將是習近平自2014年以來首度造訪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