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讓母鼠產下帶雌性卵巢公幼鼠 研究揭「缺鐵」可能影響胎兒性別

(圖/資料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際期刊《Nature》最新研究發現,懷孕母鼠若缺鐵,腹中的「雄性」胎兒就可能會在子宮內發育出「雌性」生殖器官。不過澳洲專家也指出,雖然該研究顯示缺鐵可能改變胎兒性別發育,但實驗中大多數胚胎仍發育出與染色體一致的性別特徵,顯示性別決定仍涉及其他調控因子,且目前也尚無研究證實,鐵在決定人體性別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近期一份刊登在國際期刊《Nature》的最新研究指出,懷孕母鼠若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雄性」胎兒在母鼠子宮內發育出「雌性」生殖器官。這也是首次有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礦物質可能影響生物的性別決定。

研究指出,哺乳類動物的性別通常由染色體決定,XX染色體為雌性、XY為雄性,若XY胚胎中的「Sry基因」被啟動,就會發育出雄性生殖器官睪丸;反之若Sry基因未啟動,該胚胎就會發育出女性生殖器官卵巢。

研究團隊指出,啟動胚胎中的Sry基因,需要透過一種名為「組蛋白去甲基酶」(histone demethylase)的酵素促進,而這種酵素的運作即仰賴生物體內所含鐵質的參與。

為驗證鐵質對胚胎性別發育的影響,研究團隊讓實驗用的母鼠於孕前與孕期初期攝取缺鐵飲食,結果顯示,雖然產下的老鼠胎兒出現貧血,但仍發育為與染色體一致的性別。

不過若改用具「組蛋白去甲基酶」活性受損基因的胚胎時,43隻缺鐵母鼠產下的XY胎兒中,有2隻發育出與染色體不一致的雌性器官;若讓懷孕母鼠口服螯合鐵劑,則在72隻XY胎兒中,有4隻發育出2個卵巢,另1隻同時具有卵巢與睪丸。

研究團隊進一步移除控制鐵質進入性腺細胞的基因後發現,突變小鼠的Sry基因表現量僅為正常對照組的一半,且39隻XY小鼠中有6隻發育出2個卵巢,另1隻同時擁有卵巢與睪丸;而所有XX小鼠皆正常發育成2個卵巢。

本研究的共同作者、日本大阪大學表觀遺傳學家立花誠(Makoto Tachibana)認為,鐵代謝可能不只影響基因本身,也同時參與調控DNA的表觀遺傳標記,甚至神經發育過程。

不過也有學者對此研究結果持不同意見,澳洲哈德森醫學研究所分子遺傳學家哈雷(Vincent Harley)就指出,儘管研究顯示缺鐵可能改變胎兒性別發育,但本實驗中的大多數胚胎仍依染色體正常發育,顯示性別決定仍涉及其他關鍵調控因子;另外,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鐵在人體性別決定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但哈雷也認為,鐵確實可能是其中一項因素。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