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院所醫檢師人力流失 工會籲修設置標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生技產業發達,現在醫療院所不僅缺護理師,醫檢師人力也不足。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評估案中就顯示,各大公立醫院近5年醫事人員空缺,醫檢師排名第2,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就提出訴求,應修改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重新盤點人力需求,檢討人力配置。
配戴手套,醫檢師小心將檢體歸類進行後續處置,新冠肺炎期間面對大批檢體,超量負荷,疫情後不少人身心俱疲轉職,再加上生技產業蓬勃,也有醫檢師被高薪挖走,人力持續流失下,讓不少還在醫療院所的醫檢師負荷愈來愈重。
醫檢師徐宏杰表示,「每天被問的一句話就是這份報告什麼時候會出來?留下的人就只能被迫加班,一直加班同時過勞,惡性循環沒有改善。」
醫事檢驗產業工會指出,醫檢師業務橫跨健檢、病房與門急診,現行人力配置以病房為基準,需求被低估,應該改由檢驗處方箋為評估標準。
台灣醫療工會直指,現行人力設置標準已經與實況完全脫節,像是攸關急重症的呼吸治療師也有同樣窘境,尤其日前急診壅塞,呼吸治療師常常要打游擊到處支援。
台灣呼吸治療產業工會理事朱修儁指出,「沒有專責照顧之下我們可能會跑不同的地方,比如說急診大部分都設置在1樓,所以加護病房如果設置在4樓、5樓,甚至有些大樓是10樓、11樓時,他要經過電梯,甚至有時候時間不夠就要跑樓梯。」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回應,「到底他是在特定病房、特定場域,還要增加一些額外的規範,或是用總服務量來訂,這個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
對於醫療工會聯合會呼籲因應高齡化以及醫療現場需求,修改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合理化醫事人員人力配置。衛福部醫事司回應,將在既有機制上透過醫院評鑑,與第一線醫護人員討論人力需求,視不同情況來採取因應作為。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