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美國三哩島核災46週年 環團放映《三哩島的母親》 示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2025)年的3月28日,是美國三哩島核災46週年的日子,當時曾引發全美的反核浪潮,如今傳出,三哩島核電廠有可能在2028年重啟營運,滿足發展AI產業所需電力,引發討論。台灣的環團,特別引進紀錄片《三哩島的母親》,透過受到核災傷害的4名母親的親身經歷,提醒國人核災的可怕,全片將在4月底的影展中免費播放。

美國三哩島核電廠,1979年發生核災事故,事後,已故總統卡特還出面安撫民心,卻還是引發全美的反核浪潮,事件後續被拍成電影。

台灣有環保團體特別引進紀錄片《三哩島的母親》,透過4名受到核災傷害的母親的親身經歷,提醒國人核災的可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三哩島的母親》就是在談當地居民如何來看待他們後續跟這個污染共存,還有他們怎麼樣的求償。但事實上核災還沒有結束,當地居民也都還在為這個污染付出代價,甚至在做求償當中。」

由於去(2024)年底,美國傳出三哩島核電廠可能在2028年重啟營運,未來20年將賣電給微軟,滿足發展AI人工智慧所需的高用電,引發討論。

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表示,「過去40年我這個到蘭嶼去,蘭嶼的核廢料沒辦法解決,從核四再評估什麼的,一路走下來,那我認為核電不是適合台灣的。」

環團認為,AI產業蓬勃發展,用電量大,氣候變遷下,各國都想找省電的方法,因此找上核能。

可是三哩島核災發生後,當局針對周遭約200萬人展開健康追蹤計畫,影響深遠,應該引以為鑑。

這部片,4月底將在「氣候臨界影展」中,全台首次播放,也希望觀影後引發民眾反思。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