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公開性別認同遭族人歧視 跨性別羅興亞難民靠美容專業翻身

跨性別羅興亞難民坦尼亞在孟加拉一處難民營為顧客理髮。(圖/法新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羅興亞難民坦尼亞(Tanya)是一名跨性別女性,性別認同招致的歧視讓她在孟加拉的難民生活難上加難,但她憑藉過去學習的理髮、化妝等技能,成為難民營裡最受歡迎的美容師。如今坦尼亞也協助其他4名跨性別者培養美容專業,她只希望能成為一個受人們尊重、而非遭到排斥的人。

在孟加拉東南部羅興亞難民營的小巷中,坐落著一間狹小的小型美容院,25歲的坦尼亞(Tanya)正在幫女孩理髮、化妝。她是難民營裡最受歡迎的美容師,同時也是一名跨性別女性,但保守的羅興亞社會幾乎容不下她的存在。

身為羅興亞人生存很難,身為一個跨性別的羅興亞人更加困難。

路透社報導,緬甸自2017年開始對羅興亞人展開軍事鎮壓,迫使坦尼亞和數十萬名羅興亞難民逃離緬甸,最終來到孟加拉。除了難民的艱難生活,坦尼亞更得面臨家人的排斥和族人的歧視。

坦尼亞說,她在十幾歲時公開自身的性別認同,此後就一直遭受各種暴力對待;即使現在,她想去探望未同住的母親時,仍會被鄰居潑水、扔石頭或拉扯頭髮,「最後我再也忍受不了,就不再去探望了。」

坦尼亞還在緬甸時就在美容院當學徒,當時習得的技能成為她在孟加拉開創新生活的轉機,在難民營受到美容院老闆提拔後,如今每月收入約5千至6千塔卡(約台幣1360至1630元),已較多數當地羅興亞難民的收入還高。

(圖/法新社)

坦尼亞也培訓4名跨性別女性成為美容師,她們已成功在國外找到工作。不過坦尼亞坦言,仍有許多跨性別人士隱藏自己的性別認同、以男性身份生活,就為了避免騷擾與歧視。

孟加拉統計,目前該國1.7億人口中,僅有約1萬名「第三性別者」,但人權組織推估,實際人數可能高達150萬名。跨性別者在緬甸和孟加拉都面臨嚴重的社會污名及歧視,許多人被家人拋棄、剝奪受教育的機會,甚至被迫乞討或從事性工作以求生存。

坦尼亞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改變人們對跨性別羅興亞人的看法,她也相信,如果努力工作,有朝一日大家會尊重他們,「我只希望被視為一個人——不是負擔,也不是恥辱,而是一個值得被尊重的人。」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