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國科會號召百科學家推廣科普 親赴各鄉鎮和學子當面交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推廣科普教育,國科會號召百名科學家,到各鄉鎮以簡單有趣的教具向學子們推廣科學的重要性。推廣過程並製作成紀錄片《永續的征程》,今(16)日舉行試映活動,記錄台灣在地科學的故事。

透過有趣的解說,讓大朋友和小朋友了解章魚如何分辨公母,來自澎湖科大的科學團隊,還向民眾解說珊瑚白化等的海洋科學知識,分享長期研究的成果。

澎湖科大水產養殖系副教授李孟芳表示,「我們是以珊瑚跟章魚為主軸,來告訴一般的民眾、小朋友,有關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宋小弟弟說道,「章魚可以分辨男的跟女的,男的話,右邊第3隻腳(生殖腕) 最下面的端就沒有吸盤。」

來自台南成大的研究團隊,則是帶來菱角殼炭化再利用的產品,將研究成果推廣給民眾認識,持續進行科普的永續及經濟發展。

成大化學系教授林弘萍指出,「讓年輕的下一代學子知道科學如何永續發展,以及如何把科學帶進去坊間。」
成大化學系學生楊子慧表示,「這可以就是對環境很友善,然後又可以處理很多廢棄物。」

國科會為了推廣科普教育,號召百名科學家到各鄉鎮,透過簡單的教具向學子們推廣科普的有趣性及重要性。推廣的過程也由魏郁蓁導演花了2年時間拍攝、製作成紀錄片《永續的征程》。

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指出,「永續的任務才剛開始,未來相關人才的培育,更是國科會任務的重中之重,會和各部會加強人才培育,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國科會16日舉行紀錄片試映,透過科學家們深入淺出,分享專長領域中永續發展的研究歷程,也彰顯在地的科學研究,對國際社會永續發展的意義。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