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供過於求 保購量減農民憂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目前正是二期稻作的收成季節,不過很多稻農都叫苦連天,指出稻穀賣出的價格不敷成本。有人認為是加入WTO、國外稻米大量進口(影響當然)的後果。不過目前國外進口的稻米,並沒有拋售到市面上,稻穀價格會大跌,主要是因為受到中間商操控和農民預期心理的影響。
十月底、十一月初,正是二期稻作的收割季節,不過六十五歲的老農民傅水順卻笑不出來,因為今年他的田地遭到嚴重的病蟲害,每分地的產量也從九百台斤下降到八百台斤。
*CG12lineR。嘉義太保市稻農傅水順更糟的是,目前政府保價收購的量太低,大多數的稻穀只好低價賣給民間的糧商,也就是他們口中的「生意人」。
比起政府保價收購每一百台斤996塊錢,市面上的收購價足足少了266塊錢。不少稻農認為稻穀價格大跌,都是加入WTO惹的禍,他們呼籲政府應該提高保價收購的比例。不過有學者指出國外進口的稻米,目前其實還沒有拋售到市面上。稻穀價格低落,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稻米年產120萬公噸,已經供過於求,才導致穀賤傷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