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法首屆科學研究會議登場 聚焦半導體、量子等6大領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和法國去(2023)年簽署「科學與技術合作協議」後,昨(29)日和今(30)日舉行第1屆「台法科學研究會議」,聚焦討論半導體、量子、太空等6大領域,其中也包含綠氫、太空晶片以及AI和資安整合等項目,要共同合作迎接下個世代的關鍵科研技術挑戰。

台、法官員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未來科研合作規劃,這是繼去年11月雙方簽署科學與技術合作協議之後,首次舉辦台法科學研究會議。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可在製造IC設計前瞻應用互相合作,包含生成式AI、永續AI等,同時會搭建資料共通平台。」

法國高等教育暨研究部研究與創新總司長居希指出,「包括年輕科學家的參與等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同時實驗室之間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技、高技術推進的時候,我們的深度就是要有人文的扎根。」

台法專家團聚焦未來發展方向,以半導體和量子來說,著重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光量子運算等;生醫領域則看重精準醫學等項目。

至於淨能減碳則包含綠氫和永續航空燃料等議題;另外在AI資安領域以及海洋議題也都有合作項目,太空領域也會推動太空晶片開發及創新育成等層面。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我們不只是知道要做什麼東西,也知道這個資源在哪裡,同時也符合2個國家的政策,所以我想這是我們第一次有這樣的安排。」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則說,「法國提供顛覆性的成果,也為科學開闢了新的道路,台灣可能是最有效率的行動者,資源的組合是可以改變整個遊戲規則的。」

台法之間合作已經長達30年,這回討論考量的是再生能源、AI以及台積電董座劉德音曾提到的半導體關鍵「矽光子」等下個世代面臨的科研挑戰。雙方後續將持續找專家討論,時間點落在今年到明年的上半年之間。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