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海科館人工繁殖河魨 全台首度培育成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在人工繁殖海洋生物上又有重大成就,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經過研究人員的努力,順利在人工環境下將俗稱河魨的「六斑二齒魨」順利繁殖成功,成為全台首例。
志工向民眾說明水族箱中的,就是全台首度人工繁殖培育成功,俗稱河魨的「六斑二齒魨」。今(2024)年初,原本飼育於海科館潮境智能海洋館的河魨無預期產卵,在研究人員細心照料下,將近2個月時間,成功繁殖、健康長大。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在幼體的時候牠也很脆弱,如果一不小心水質有變化,很可能集體就會染病,所以中間我們有一度因為冬天水溫變化比較大,有損失掉一批的小魚。」
海科館表示,六斑二齒魨又名刺龜和氣球魚等,體型為圓筒狀,全身布滿刺,遇到危險就會奮力吞水,膨脹身軀防禦,模樣十分可愛。幼魚時期會隨洋流生活,難以看到樣貌。成魚後回到較淺的岩礁海域生活。而在繁殖過程中,如何飼養、餵食,十分挑戰。
陳麗淑補充,「就到野外去採集小蝦,或在潮間帶裡面那種小東西,拿回來給牠吃,也會利用人工餌料,綁在勾勾上面,藉由晃動食物的方式去吸引牠想要過來吃東西。」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長陳素芬指出,「其實海科館現在智能館裡面大概有5千7百多條魚,320幾種的海洋生物,同仁其實都是拚命在照顧我們這些海洋生物跟復育我們的海洋生物。其實我們潮境智能館本來就是1個復育跟保育為主的智能館。」
海科館表示,這次成功飼育出河魨寶寶並且開放參觀,歡迎民眾到海科館進行生態之旅,目睹河魨難得一見的幼魚樣態,以及可愛逗趣的模樣。
楊子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