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起禁旅行團赴中國 交通部強調單方送客損國家利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6月1日起我國禁止旅行業組團赴中國旅遊,引發旅遊業譁然,業者開工後都在處理退轉團事宜,19日下午觀光署召集各地旅行公會代表座談,並對業者表示,關於禁團已試圖努力要幫業者爭取,但高層定調如此,旅行公會無奈表示,會議溝通沒有共識,未來只能自力救濟聲請釋憲,或上街頭抗議。
春節前,觀光署宣布6月起旅行業不得組團赴中國,近日再度解釋是依據《發展觀光條例》有損害國家利益疑慮,政府原已完成出團準備,但情勢變更,組團赴陸經營行為已「損害國家利益」。旅行業年後開工後,就持續在處理先前已接到的訂單。
旅遊業者陳健欽認為,「台商也可以過去,自由行也可以過去,宗教交流也可以過去,就是我旅行社不能出團。我旅行社是踩到你觀光署什麼東西?你觀光署是旅行社的大家長,你要帶頭,而不是說你們不行。」
對此,觀光署在19日下午召集各地旅行公會代表座談,由署長周永暉親自主持,他對業者強調,業者6月1日後已收團卻無法出團導致的損失,觀光署會再給予補償。
但周永暉也表示,6月起禁團是跨部會的高層定調,認為台灣若「單方面送客」前往中國並不公平,除導致觀光貿易失衡的國家損失,M503航路調整也影響航空安全。
旅行公會理事長蕭博仁對此表示,「這樣政府就有損我們的工作權,組團會損害國家利益這我倒是第一次聽到,還沒去就未審先判,觀光署他們解釋是說,一定要走這個法條來作依據。」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所教授劉喜臨表示,「從觀光的產業角度來看,我們還是建議採取觀光先行的概念破冰。」
學者表示,世界各國通常以旅遊目的地的安危作為出團與否的建議,限制較為罕見,不過觀光交流與發展當然仍必須根基於國家安全條件上。而旅遊業界對政府以有損國家利益為由禁團仍無法接受,不排除後續提釋憲,或上街陳抗來爭取權益。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