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人口相隔18月再現負成長 學者:提高生育意願是首要挑戰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內政部人口統計,由於出生數持續低於死亡數,加上國人恢復戶籍情況趨緩,今(2024)年1月台灣總人口回降到2341.9萬人,終結連18個月以來的正成長。學者分析,應該聚焦在自然增加持續是出生數小於死亡數,加劇少子化跟人口老化,嚴重衝擊勞動市場,如何提高生育意願,將是政府首當其衝的挑戰。
台灣面臨少子化,要不要孕育下一代,年輕世代各有看法。
有民眾說:「我目前是沒有想要(生小孩),但是之後怎麼樣也不知道。」
也有民眾認為,「我們有3個小孩,最小的就是穿哥哥姐姐的衣服什麼的,可能是學費會比較多一些。」
少子化衝擊也反映在人口數,根據內政部統計,今(2024)年1月台灣總人口回降到2341.9萬人,終結連18個月以來的正成長。
內政部戶政司科長黃虹琳指出,「113年1月因為社會增加這一塊無法抵銷自然增加這一塊的負數,所以就看到一個人口負數的狀況。」
今年1月全國出生1萬1023人、死亡1萬9464人,自然增加呈現負數,若以縣市來看,只有連江縣是出生數大於死亡數。而在社會增加,1月遷入8萬7743人、遷出7萬9911人,雖呈現正數,但與自然增加兩者相加後,人口仍呈現負成長。學者分析,2020年開始出生數就小於死亡數,自然增加呈現「生不如死」,如何提高生育意願,是首當其衝的挑戰。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于若蓉指出,「要讓女性覺得生育對她們來講,不至於喪失整個工作生涯,而是說可能可以在生育之後,即使敢真的離開職場,還是可以重新回歸。」
以人口結構來看,0到14歲占11.91%、15到64歲占69.66%、65歲以上占18.43%。學者表示,少子化加上人口老化,勞動市場缺工、社會福利支出跟退休基金受到衝擊的情況,恐怕會越來越嚴重。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