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健保署設「新藥專責辦公室」 藥審縮短至1年估明年上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加速新藥審查並納入健保,衛福部健保署宣布將參考英國做法,在健保總額之外另外設置「新藥專責辦公室」,讓新藥審查流程縮短到1年,預計明(2024)年元旦上路,希望癌症病友及早使用癌症新藥治療,也減輕經濟負擔。

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為了加速新藥審查並納入健保,減輕癌友經濟負擔,衛福部健保署將參考英國做法,在健保總額之外另外設置「新藥專責辦公室」,初期預算1億元,希望讓新藥審查流程從現行近2年時間縮短到1年,預計明日元旦上路。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需要蒐集臨床的資料,以供最後決定是否正式健保給付的一個評估。因此我們希望這個單位在明年1月1日就可以正式運作。」

健保署表示,「新藥專責辦公室」主要是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針對影像診斷、藥品及療程等進行臨床效益分析與經濟分析,若經評估值得健保給付,就會直接進入共擬會議;另外,藥廠也可申請平行審查,同時向食藥署申請藥證及申請健保給付。

然而有學者建議,長遠來看,還是要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才能確保國人醫療服務品質受到保障。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如果我們的健保總額不足,癌症新藥跟這個所謂的新藥基金,在這個預算不足的情況之下,還是很難讓我們的病友早期的拿到這個癌症新藥的治療。」

此外,針對療效不確定或財務衝擊太大的癌症新藥,則規劃改由癌藥或新藥基金處理,例如只有一、二期臨床試驗,但病人又有急迫性需求,短時間難以決定是否納健保給付的藥品等,健保署強調,還需收集相關資料,目前上路時間未定。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