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東奧滑板首次擠身競技項目 台灣國小生勤練盼成國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滑板運動起源於街頭,過去被視為是青少年的次文化,但在2020年東京奧運,滑板卻首次成為競技運動項目,讓這個運動被更多人看見。在台灣,有許多小小年紀的滑板選手,他們日復一日練習,就是希望在場上展現出兼具美感與技巧的極限動作,更希望未來可以前進奧運殿堂。

空中轉體一圈半,動作乾淨俐落,他是9歲的Max,2023美國加州滑板系列賽,男子公開進階組冠軍。

滑板選手Max表示,以前會怕高,回憶第1次滑板並不敢跳躍,父親猜想Max,「那時候應該是心裡想著,『我要得到玩具』。」

當被問及不會想放棄嗎?「會啊,但是就是後面會成功,就不會覺得很困難,」另一個朝滑板夢想前進的,還有目前小學五年級,2022美國GFL系列賽公園式女子組銅牌得主的林逸凡。

2020年東京奧運,滑板首次成為競技運動項目,更鼓舞了家長孩子。

滑板初學者鍾炘睿說:「我想要去別的國家比賽,當奧運選手。」林逸凡也表示,他想成為奧運選手。

Max父親指出,「極限運動在我們以前的觀念裡面,它是被歐美人主宰的一項運動,但是東京奧運其實男子、女子,日本都已經拿到非常好的成績,你就會覺得自己有機會,你就會想要去拚了。」

滑板教練陳啓紋表示,「滑板它是有風格的,雖然動作都是一樣,每個人做出來的感覺是不太一樣,你在比賽中做得很醜,你分數也不會很高。」

想力拚獎牌,得先經歷數不盡的挫折,Max父親表示,「他會變得更專注,因為他的每一次的失敗,都是要用自己的疼痛來作為代價。」

陳啓紋說:「一開始一定學怎麼跌倒怎麼摔倒,再來就開始,就是找你的前後腳怎麼上板,開始平地的滑行、轉彎,這是最基本的。」。

目前台灣仍然沒有符合國際競賽規格的滑板場,滑板風氣也不盛行,為了前進2024巴黎奧運,國內的賽制與體制也需要調整,另一方面,台灣滑板教練目前只有C級跟B級,沒有A級。

中華民國滑輪溜冰協會滑輪板主委陳逸政認為,「國家代表隊出去的,目前的制度,都是要由A級教練去帶領,因為我們的發展比較慢,所以現在只能用B級的方式來兼代教練的工作,A級必須要有3年的累積經驗,才能夠從B級考A級,所以這個部分,也要有一點時間的累積。」

台灣滑板成為競技運動的時間相當短暫,從運動文化、競賽體制,到硬體設備,都需要時間完善,但是即便軟硬體還不到位,也阻止不了有夢想、有熱情的滑板者,朝自己的目標大步邁進。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