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禁鎳礦出口 中國藉一帶一路設廠2年增出口13倍運回國

來到港口附近,附有中國簡體字的各種設備、設施圍繞著整個工廠區域,如果不清楚這裡是印尼,還以為來到了中國的某個工業區。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政策不僅是為了發展中國的製造業,還從各國境內獲利良多,其中也包含像是印尼的鎳礦等各國的珍貴礦產。
印尼政府從2014年開始,為了發展國內產業禁止出口沒有加工過的鎳礦,要求在國內先進行加工後才能出口,到了2020年更是全面禁止鎳礦出口。
為了購買鎳礦發展製造業,中國在印尼盛產鎳礦的蘇拉威西島上投資建設加工、煉製廠等,將島上挖掘出的鎳礦予以加工,並直接採購成品回國。今(2023)年1月還有中國企業直接跟採礦公司合作,在當地設立煉製廠。
中國企業負責人提及,「這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在投資工廠的效應下,印尼2020年出口的鎳金屬製品的貿易額原本只有5700萬美元,經過2年達到7億5千萬美元,相當於膨脹13倍,而這些銷往海外的鎳金屬產品大多數都進入中國市場,成了中國近年快速發展的電動車基本配備─電池的主力供應網。
不過中國建設跟投資工廠打著增加在地民眾工作機會,但實際上聘用中國員工的人數也不少,搶走不少在地印尼民眾的工作機會,還在當地建設中國員工宿舍。
加上薪資、待遇等印尼勞工所獲得的福利都不如中國員工,因此1月當地的中國企業煉製廠就發生將近500名印尼勞工抗議暴動,造成中印勞工都出現死傷的情況。
為此,印尼國內不斷有相關企業指責政府不應該、只依靠中國發展經濟的聲浪。
印尼國營資源公司社長坎達爾指出,「我不希望我們的資源遭到特定一個國家獨佔、分配,關鍵在於必須要跟各個國家合作建構資源出口體制,這才能讓產業成功並持續下去。」
這種藉著開發、投資搶他國資源發展的情況不只發生在印尼。一帶一路版圖中的國家包括南非、南美洲等國家都因此吃虧。近日就有紀錄片《被偷走的國家》揭露南美洲國家厄瓜多以礦產、石油等能源換取中國的貸款,遭到中國從經濟進而影響國家內政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