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熱舒夫助烏克蘭難民 就業諮詢過程可托兒
邱偉淳 張子軒/波蘭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位於波蘭南部的熱舒夫,是全球第1個因人道救援,被烏克蘭政府授予「救援英雄城市」封號的城市。當地總人口不到20萬,但估計有3萬多名烏克蘭難民留下,大多數都是女性。為協助難民,尤其是女性就業,當地產官學與國際組織合作,諮詢過程甚至提供托兒服務。
童言童語,3歲的安德利已經很會說話。和他說烏克蘭語的照顧員是位年輕媽媽,到波蘭快要1年了,逃離戰火後職涯大轉彎,投入幼教產業;把對自己小孩的愛與耐心,用在新工作上。
兒童照顧員歐訶桑娜說道,「3、4歲左右的小孩,有些開始上學須要寫字了,我們就一起寫字、畫畫、玩遊戲。」
當小朋友在玩樂中學習操作性技能時,教室裡的家長正在為新生活努力學習波蘭語;漢娜是其中之一,她的困境和許多難民一樣,多年專長無法發揮。她有14年教師經驗,但受限於語言能力,暫時只能從事清潔或店員等工作。
漢娜帖訶拉提及,「我想在熱舒夫待到戰爭結束,我想在學校教書,所以必須學波蘭語。」
免費波蘭語、英語課程累積有300名學員;熱舒夫多元文化融合中心也與國際移民組織合作,協助就業諮詢與媒合。智庫統計,烏克蘭百萬難民中有一半為工作年齡人口,其中女性將近40萬。
中心準備了很多給幼兒或是小孩的玩具,這就是考量到難民多是媽媽帶著小孩,所以中心在教室和辦公室就特別準備了托兒的空間,讓難民來到這裡,諮詢或上課的時候可以更加安心。
熱舒夫融合中心共同創辦人布克表示,「通常家庭裡的丈夫、爺爺、奶奶都留在烏克蘭,在波蘭就沒有人可照顧小孩,我們才準備了這樣的兒童娛樂空間。」
這群中小學生來自烏克蘭東北部城市科諾托普,當地去年3月到4月初曾遭到俄軍包圍、協議投降,受到融合中心與熱舒夫大學邀請,希望能幫他們緩解戰爭的壓力。
烏克蘭中學生伊凡提及,「邊境目前還是會遭到轟炸,但我們區域已相對安全。」
科諾托普參訪團隨行老師羅矜斯卡說道,「在場學生的家長可能正在從軍,或是在戰爭中不幸喪生。」
關心學童心理與難民教育,熱舒夫產官學一起出力,融合中心的經費則來自美國與法國政府,從中可見相關國家的反戰立場。
徐珮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