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污水春夏將入海 漁民憂衝擊河豚買氣

日本311地震即將屆滿12年,東京電力公司決定要在今(2023)年春夏之間,將經過處理稀釋、低於標準的放射性污水,排放到大海,引發不少在地漁民,跟鄰近國家的反彈。尤其現在正是河豚的產季,漁民憂心會再次影響水產銷售跟生計。

漁船慢慢進入港口,將從海中撈捕到的河豚,放入桶子。

現在正是河豚盛產的旺季,這種高級食材頗受日本家庭喜愛,但漁民跟餐廳業者卻擔心,即將要在春季到夏季間,排放放射性污水「氚水」進入大海的事情,會影響河豚的買氣。

海鮮廚師菅野義政指出,「這個排放污水的問題,(讓我們擔心)必須再延後10、20年,才能再放寬漁獲限制,恢復到過去的情況,我們是有這方面的擔心的。」

距離日本發生311地震,眼看即將要屆滿12年。對福島漁民來說,核災讓他們的水產漁獲量,受到嚴格的限制,嚴重影響家庭生計。

儘管河豚是需要經過謹慎處理,才能避免食用中毒的食材,但在漁民熬過10年,等來2021年放寬漁獲限制,加上學習到新的撈捕技術,又迎來河豚生產旺季下,河豚被漁民看做是能增加家庭收入的幸運商品。

如今,政府允許東電排放核污水的決定,在漁民跟在地海產餐廳業者眼中,這宛如阻斷他們的生計。

福島漁民石橋正博提及,「我們是絕對反對把核污染水排入海的,因為產品的聲譽會受害。在這情況下(政府)仍決定排放污水,我們真的無法接受,也非常無奈。」

過去10多年,福島核一廠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的核燃料維持穩定狀態,必須持續注入冷水,冷卻反應爐。加上其他流入的地下水、雨水等,每天產生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污水,高達140公噸。

而到今年2月前,核一廠內已經儲存超過132萬噸核污水,達到總儲存量96%。

在福島核一廠的用地,無法再建設儲備設施儲存污水後,決定對這些污水以抽水過濾系統ALPS「多核除去設備」處理,並將稀釋後低於標準的放射性污水,以每天500公噸的速度,排放大海。

時間點就在今年春季到夏季之間,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經過多次赴日考察後,也已經批准這項計畫。

東電公司風險溝通員高原憲一表示,「(這設備)會吸附掉銫元素,還有鍶元素,跟其他放射性元素。在全部的處理過程結束後,過濾出來的水,除了氚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放射元素了。」

東電公司強調,經過稀釋的核污水放射量,是一公升1500貝克,比國家製訂標準一公升6萬貝克低很多。IAEA也認定這樣的輻射量,符合國際標準,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另外,為了讓漁民放心,東電還進行養殖實驗,將海洋生物跟魚類,養殖在一般海水跟稀釋核污水的環境下,觀察魚類仍能健康生活,希望獲得漁民的支持。

而根據日媒讀賣新聞走訪處理污水排放工程的現場,預計排放管道將在今年6月完工。

儘管如此,中國仍對核污水排海的做法不滿,而南韓政府依舊表示擔憂,要求日本務必以安全且符合國際標準的方式處理。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