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機制遭鑽漏洞 嫌犯利用司機載送毒品

謝姓男子為首的不法集團,去(2022)年8月開始,涉嫌透過LINE等管道在網路販毒。接到訂單後,不會跟買家面對面接觸,由計程車及UBER送貨載運,不到半年時間,初估不法獲利超過4800萬。這回警方逮捕4名嫌犯,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只是汽車運輸業者送貨時往往不能打開物品檢查,也讓外送機制遭到有心人利用鑽漏洞。

打開行李箱一一查看,毒品類型琳瑯滿目,查扣到毒咖啡包2300多包、上百瓶神仙水,以及大麻膏有50罐,都是準備要賣出去。因為涉嫌販毒,遭到警方逮捕。

台北市刑大毒緝中心隊長黃立恆表示,「兵分多路至本市信義、士林,及新北市三重、蘆洲等區來執行拘提謝姓男子等4人到案。全案訊後將謝姓男子等4人,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

原本的販毒集團瓦解後,警方調查,底下成員另起爐灶,以30歲謝姓男子為首,去年8月開始,在雙北租屋製毒,透過LINE、Telegram等管道販賣,用飲料等代號佯裝,初估不法獲利超過4800萬元。

員警跟監埋伏更發現,他們會先將毒品,分散到不同機車車廂藏放,來製造斷點,最後讓不知情的計程車和Uber,送貨載運。

計程車司機李先生(非當事案件)說道,「通常都是到了現場看東西,才知道客人要送的物品。我們也不可能去打開客人的包裝物,所以實際上裡面是什麼東西,我們也不會知道。」

像是計程車或是Uber等,不只載人,也提供載物服務,畢竟不能隨意打開物品檢查,如果東西經過包裝,汽車運輸業者,大多不清楚內容物,現在有不肖人士,鑽漏洞販毒,也讓外送機制可能無辜成了犯罪幫兇。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