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指2023年更艱苦 全球1/3經濟體恐將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警告,今(2023)年全球經濟恐將會比去年更艱苦。烏克蘭戰爭、高通膨、高利率以及中國失控的疫情等因素,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陷入衰退。美國、歐洲、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大的經濟體,可以擔得起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各界需要格外的小心謹慎。

新年假期結束,美國紐約股市開盤交易的頭一天,四大指數全部下跌作收。主要原因之一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就全球經濟走勢所做的最新預測。

喬治艾娃1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面對國家》的專訪,指「2023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經濟體會陷入衰退」,其中「歐盟半數成員國都會陷入衰退」,就算那些沒有衰退的地方,「也會有數以億計人感受到衰退」。

ODDO BHF金融服務集團主管羅斯指出,「通常舊年度的問題會帶到新年度去,目前情況就是如此。當然我們有通膨的問題壓在我們身上,我們要面對央行的反應,像是提升利率。而我們議程裡的首要議題,是今年經濟將會如何發展。這在市場與經濟學家之間有不同看法,一個是在給大幅衰退重新訂價,一個是稱只會有小幅衰退。我們也只能觀望,看兩者間那一個是正確的。」

在烏克蘭戰爭,以及各國央行以高利率來對付高通膨的情況下,IMF去年10月將全球經濟成長從3.2%下修至2.7%。

然而自此之後,新冠疫情在中國遲遲未退,甚至有如野火燎原般大爆發,對中國、鄰近地區乃至於全球,都將造成負面衝擊。

喬治艾娃指出,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降至全球平均水準,甚至是低於全球水準之下,情況40年來首見。

喬治艾娃分析,「接下來幾個月,對中國而言相當艱苦,對中國經濟成長有負面影響,對地區影響也是負面的,對全球經濟成長也是不利。」

IMF總裁喬治艾娃。

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也呼應了這樣的趨勢。12月的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在疫情擴散的影響下,中國工廠活動連續第3個月萎縮,而且速度是近3年最快的。同時中國境內最大的獨立房地產調查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指100座城市的住宅價格連續第6個月下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除夕演說中,呼籲人民在邁入「新階段」之際要更努力、更團結。這是他自防疫政策鬆綁後首度公開談話。

至於全球第1大經濟體美國,與其他各國相比情況相對較好。喬治艾娃指由於勞動市場強健,或許可以免於衰退,強調如果2023年能守住這樣的韌性,將有助全世界度過艱苦的一年,最大的挑戰是抵禦高通膨的壓力困難重重。

JANNEY投資研究部門主管旺褚柏斯基表示,「我想交易員們正開始重新評估衰退的類型有多嚴重。聯準會將怎麼處理,絕大部分取決於接下來的勞動數據,薪資漲幅、失業數字,還有像是ISM製造業指數、生產物價指數,當然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所以我想在那些較清晰之前,我們會持續看到市場有較大波動。」

經濟停滯會導致投資人撤資,各國特別是較貧窮的國家,可用於支付重要進口商品如食物、能源的現金將會減少。而利率走高,對各經濟體的財政也將產生衝擊,特別是新興市場,可能會無力償還債務。

進一步詳盡的全球經濟成長數據,IMF將在1月16到20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