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王小姐,長久以來飽受腹痛之苦,之後病況加劇,不僅身體多處不明疼痛,皮膚一經陽光照射,就會產生龜裂或水泡。由於查不出病因,精神飽受折磨,體重暴瘦30公斤。發病11年後,才被診斷出是罕見的急性紫質症。醫師表示,這種疾病的盛行率只有30萬分之一,且無法完全治癒。
王小姐今(2023)年58歲,體重從原本的70公斤暴瘦到40公斤,且雙手萎縮,就連OK也比不出來。
提到發病過程,他說原本是身體不明腹痛,不過之後轉為多處疼痛。11年來找遍各大醫院,查不出病因,甚至還被轉診到精神科。尤其皮膚曬太陽後,就會龜裂冒出水泡,讓他身心飽受煎熬。
王小姐表示,「出社會工作,我都是上夜班,我白天不出門的,因為皮膚會痛呀。醫師(找不出病因)已經被我弄得快瘋了,整個醫院的醫生,有看過我的醫生,都快瘋掉了。」
王小姐除了皮膚對光敏感,尿液也呈現深茶色。經過台中榮總診斷,發現是罹患急性紫質症,從發病到確認整整花了11年,也很容易被誤診。
醫師指出,紫質症的盛行率只有約30萬分之一。根據國健署的資料,截至去年7月,全台只有127位患者。而患者是因為自體血基質,合成過程的酵素功能異常,導致紫質無法代謝,在體內過量累積而發病。
台中榮總罕見疾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說明,「正常的話,因我們(體內)有酵素,可以一步一步把紫質生合成。我們的血基質,這血基質是有功能的,因為它是基因變異性的疾病,所以治癒來講,我們除非要改造他的基因,才有辦法正常合成酵素。」
醫師指出,由於是基因性疾病,發病的患者只能透過注射血基質,緩解發病症狀。而要預防發病,可利用核糖核酸干擾技術製成的藥物,每個月透過皮下注射,搭配正常的生活作息,減少發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