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國際郵輪禁令解除 明年估僅能恢復15%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交通部在10月24日解除國際郵輪禁令,允許郵輪業者靠港台灣重啟跨國航線。不過目前,2023年預報僅有90多航次靠港,相較疫情前600多航次,僅恢復約1成5,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分析,因台灣解禁較慢,加上仍規範船員必須要施打追加劑疫苗和定期快篩,因此不少國際郵輪業者仍對台灣市場仍抱持觀望態度。

緊鄰港灣的基隆港東岸旅運大樓,設施在疫情期間翻修完成,交通部自10月24日起,也解除國際郵輪禁令,不過港口郵輪作業必須至少在半年以上開始準備,近期都未有國際郵輪來台,在地商家回憶,疫情前每年600趟次郵輪靠港,不只觀光客,船上工作人員更是常客。

基隆商家回顧,「他們覺得好吃,然後他們就上去(船上)去推銷他們,每個人來就說,他們不會講、就用比的。」

也有基隆商家說,「期待,但是進來不曉得會不會買耶。」

根據目前港務公司郵輪靠港預報,明年3月6日將有2艘國際郵輪來台,停泊高雄港,是疫情後首度有國際郵輪來,屬於掛靠港模式,不會在台有太多補給,但是將帶來國際觀光旅客,至於以台灣港口為母港出發的國際郵輪,疫後首發則是預計3月13日由基隆出發,搭乘的旅客以台灣籍居多,對於在地郵輪產業發展較有幫助,不過目前占比相對較少,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分析,主要是我國開放較晚,而且仍對郵輪船員祭出施打追加劑和定期篩檢疫措施。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首席顧問劉喜臨說明,「根據我們的理解,郵輪商還是對於防疫的這一塊是比較有一些疑慮,包括他的船員檢測等等,我想這一塊都還有空間可以來作討論。」

旅遊業界也分析疫情前固定以基隆港為母港的麗星郵輪,因所屬集團財務危機,目前復航與否還是未知,加上國際郵輪業者也都還在觀台灣0+7上路後對郵輪客的實際管制措施,預估2023年實際郵輪來台數,恐怕還會低於預報數。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