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售台灣反裝甲飛彈460枚和400枚標槍飛彈,應該在今(2022)年交貨,卻要延後到明後年才各運交200枚,引起立委關切,國防部長邱國正今(31)日表示,受俄烏戰爭、疫情影響,今年交貨晚了,可能明年補上來,軍售延宕有些不可抗力因素,不過國軍都會努力。
立院國防委員會31日審查國防預算,朝野立委皆關注軍售與自製軍購案多項計畫延宕,藍營立委指出,美國售我460枚拖式飛彈以及400枚標槍飛彈,至今卻一枚未交。
邱國正說道,「俄烏戰爭還有疫情,這的確會造成一些影響,有一些不可抗拒因素都存在的。但國軍還是再強調,不會以這做為藉口就兩手一攤,我們都很努力的,真的很努力。」
陸軍司令部坦承,今年只能取得發射器,飛彈彈體與搭載新型拖式飛彈的悍馬車,明年才能交運。台海情勢緊繃,傳出國軍近日將首度實施兵力快速增援北台科目,以黑鷹搭載特戰兵力,進駐淡水河口,強化反斬首任務。
邱國正表示,「反恐或者反斬首,這都在一個訓練的課目當中,它都是年度的訓練,這邊也跟大家做個說明,不要誤解。」
至於國造劍翔無人機攻擊系統,傳出規劃部署北台臨海高處陣地,擔任反登陸制衡敵軍兩棲指揮艦的任務。專家指出劍翔已屬成熟階段,未來對防衛台海,將成可觀有形戰力。
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指出,「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來自於海上,軍艦過來,這個劍翔無人機剛好就是反輻射的一個,一種自殺無人機,對他的軍艦實施自殺攻擊。」
空軍對劍翔部署保持低調,強調各式武器裝備籌獲,均依敵情威脅及作戰需求,妥慎規劃建置。而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和退將發表報告,指中共8月軍演對台逼迫超越1996年台海危機,美台戰略預判相對不足,造成戰略被動,對此邱國正強調戰術牽涉軍事,不宜公開表達,但尊重學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