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第四河川局設地下水補注池 有效減緩雲林地層下陷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抑制濁水溪揚塵,四河局兩年前在雲林林內段,多設置河槽地下水補注池,經過兩年地下水補注經監測,約注入1300萬公噸水源入滲,今年將再增擴20公頃,有當地農民就說,去年全國百年大旱,當地農民持續有水源灌溉,對此第四河川局則表示,地下水補注池效果不錯,能有效舒緩地層下陷問題。

雲林林內3號水門附近濁水溪河段,為了改善揚塵,兩年前四河局進行疏濬工程,並設置地下水人工補注池蓄水,將地面河水引進補注地下水,水源最深達到地下四百公尺,希望減緩地層下陷。

第四河川局副局長張朝恭說:「在疏濬的部分,配合把引水進來,來做一個補注地下水的功能。」

雲科大水土中心主任溫志超表示,「這邊8公頃,上游有個28公頃,兩個合併約35公頃去操作,那兩年的時間,基本上總共35公頃之下,有1300多萬公噸的水入滲下去。」

雲科大水土中心表示,補注池的水源由高處流向低處補注,能有效減緩地層下陷,也能使地下水位回升,像去年全國百年大缺水,各地都沒水可灌溉,補注池的功效就明顯可見。

雲林農民說:「年尾時沒下雨一定都會缺水,那缺水時透過這樣的補注,對農民一定有所幫助。」

雲林農民表示,「要用水就比較不用擔心,就是用排的也排得到。」

四河局表示,雲林第一座地下水補注池,在2020年完成因為效果不錯,今年將再擴大將蓄水池面積增加20公頃,希望透過地面水補注地下水,達到減緩地層下陷情況,也能讓農民有足夠水源灌溉。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