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 因疫延至12/16-18

第十一屆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原定要在5月初舉行,不過受到疫情影響,延後到12月16到18日舉辦,為了鼓勵大家投稿,今年首度頒發獎項,一共有35件作品報名,而其中,台灣聾導演陳立育導演的手語遊戲,獲頒特別表揚獎。

由聾主持人開場並搭配,國際手語翻譯和粵語字幕,這是在5月7日舉行的第一屆香港聾人電影本地及國際短片比賽線上頒獎典禮,為了鼓勵大家投稿,香港國際聾人電影節今年首度頒發獎項。

香港聾人電影節籌備會委員張倬豪說:「辦這個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鼓勵更多的聾人來投稿他們新的電影作品,同時我們也可以提供平台,讓這些創作者展現他們的天馬行空。」

由聾導演陳立育自製的短片以聾人和聽障資訊平權為主軸的"手語遊戲",獲得特別表揚獎,陳立育表示很開心,讓台灣作品可以被外國看見。

手語遊戲導演陳立育說:「那時候最知名的就是韓國影集"魷魚遊戲"紅遍大街小巷,我就想可以把這個題材和聾人文化結合在一起,看能不能吸引觀眾,算是一個嘗試。這次得獎我覺得是台灣聾人的驕傲
,透過這樣的機會,可以讓外國看到台灣有很多優秀的人才。」

香港聾人電影節籌備會委員張倬豪也表示:「透過這部片可以讓人看了之後能夠了解聾人和聽障者、聽人需求都不一樣,聾人需要手語,聽障者需要字幕或筆談,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怎樣提供協助。」

這次一共有35部聾人拍攝或聾人相關的電影報名,由三名電影節籌備聾委員和兩名聽人導演擔任評審,最後有六部電影獲獎。
金獎是以老聾人醫療困境為主題的法國電影"米歇爾先生"奪下,德國的聾人驚悚情色短片"斯嘉麗"則是拿到銀獎,銅牌則是頒發給以Coda-聾人的孩子為主題的香港電影"阿B"、以及包括台灣的"手語遊戲"在內的三個特別表揚獎。
這些獲獎影片都會於12月16日開幕典禮播放,因為疫情趨緩,這次改為以實體影展為主,至於會不會開放線上觀看,讓台灣的觀眾也可以一飽眼福?主辦單位說因為涉及版權問題,要先和每一個導演溝通後再做決定。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