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殺蟲劑及氣候暖化影響 北美帝王斑蝶列瀕危物種

王雅芳/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北美著名的帝王斑蝶每年秋天大規模遷徙,是自然界最壯觀的場面之一。但帝王斑蝶因為人類大量伐林、使用殺蟲劑,加上氣候暖化,21日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正式列入瀕危物種。

有著美麗橙色和黑色相間的翅膀,這種北美著名的帝王斑蝶是最新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入瀕危的物種。帝王斑蝶是已知的遷徙昆蟲當中,遷徙距離最長的一種。

每年秋天,帝王斑蝶會從美國東部和加拿大的繁殖地,飛行4000公里到墨西哥和加州,成群擠在樹上過冬。大規模遷徙過程把林地染的色彩繽紛,是自然界中最壯觀的場面之一,但現在這種景象恐消失。

據科學家估計,1990年代,帝王斑蝶的數量達數百萬隻,如今急速減少85%以上。原因包括伐木摧毀棲息地、農業殺蟲劑大幅減少賴以維生的乳草、氣候變遷導致的野火和極端氣溫,讓牠們過早遷徙。

密西根州立大學蝴蝶研究者哈達德表示,「鑑於這些威脅,(帝王斑蝶)數量下降,並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下降,真的不足為奇,我們現在需採取措施保護帝王斑蝶,防止他們進一步減少。」

研究者表示,人們可以幫助重建帝王斑蝶的棲息環境,比如種植乳草等。但也憂心,蝴蝶和昆蟲的數量每年減少2%,帝王斑蝶的危機可能代表一個趨勢。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指出,目前共有4萬1000多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