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用電大戶漲電價 電力結構問題受關注
張筱瑩 周明文/採訪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7月1日用電大戶電價即將調漲,加上大小停電事故頻傳,讓各界關心電力結構問題。國內正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其中又以風力和太陽能占比較高,但再生能源的瞬間變化很大,容易造成電網的頻率波動,影響供電穩定。目前國內儲能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接下來能跟上綠能發展嗎?
今年303大停電影響全台,造成企業損失民眾不便,還有人受困電梯。經過這場大規模停電,也讓政府驚覺台灣電網儲能還得再超前部署。這次303大停電,南部電廠跳機,北部和中部也因來不及反應,引發低頻卸載,造成部分停電,倘若有足夠的儲能就能避免這種狀況發生。
台達電智慧能源事業部資深處長艾祖華表示,「這個是在3月3日在9時16分左右,興達電廠發生這個,就是氣體隔離開關的這個短路事故,所以這時候頻率是黃色的就往下跑,當然因為我們剛剛講過,興達電廠它這麼大的能量掉下去了,其實台灣的儲能還是不夠的,所以雖然我們全部補上去了,頻率還是不會回來,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故。」
台電公司發言人吳進忠則說明,「只要頻率不要繼續往下掉的話,用戶就不容易被低頻卸載,所以將來這個儲能一多的時候,我們有信心就是因為機組跳脫,導致的這種低頻卸載的機會可以降低。」
不只機組跳機,電力系統的頻率要穩定,當再生能源占比越來越高,儲能系統也越顯重要,因為大量太陽能發電在黃昏後瞬間消失,也會使電網頻率驟降,引發低頻卸載造成停電。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表示,「目前就是需求有多少,根據台電的評估,我們到2025年,大概需要1000百萬瓦這樣的數量,台電目前規劃自己要設的有160百萬瓦,所以它另外840百萬瓦是讓民間來做,讓台電去購買它的服務,它的穩定電力的服務。」
台灣能源轉型,未來要採分散式發電,但儲能進展緩慢,建置成本高,接下來能否跟上綠能發展,也是台灣能源轉型是否順利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