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染疫 出現數起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病例

今(8)日新增8萬195例本土個案,中重症有344例,死亡則有159例,創單日新高。而指揮中心也公布,國內首例兒童染疫後出現「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病例;另外,北醫今天也出現1例個案,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在確診後的6週內,如果持續發燒腹瀉、皮膚出疹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評估。

繼台大醫院收治國內首例多系統炎症徵候群患者,為1名10歲男童,北醫附醫也遇到1名個案,為1名5歲半男童,染疫後近1個月,出現40度高燒、腹痛症狀,到院時已出現心衰竭,所幸緊急治療後,已經康復出院。

北醫小兒科主治醫師陸振翮指出,「眼睛會紅、然後高燒、吃退燒藥沒什麼效果,最重要他還會有腹痛,然後會拉肚子。」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在確診後的6週內,持續發燒並有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以及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請醫生評估。

羅一鈞表示,「有腹瀉、嘔吐、皮膚出疹,也有結膜紅,就是眼睛充血的情形,這都符合。我們特別在前幾天有跟大家做提醒說,小朋友如果確診後6週內,要特別注意的症狀。」

8日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就新增8萬195例,確診分布前3名為台中1萬1587例、新北1萬1443例、高雄1萬1048例,新增中重症344例,死亡則有159例,創下新高。外界關注疫情何時能降溫,指揮官陳時中預估下周確診數可望下降。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千例以下可能要一點時間,下禮拜往下退,大概是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近來新冠確診者死亡後24小時內火化爭議不斷,立委曾銘宗建議指揮中心,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引,比如新加坡讓家屬可守靈3天,陳時中說,可以尊重這樣的需求,不過,台北需求量預估較低,會請內政部民政局討論。

陳時中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以他那樣的規定,跟我們在防疫上的要求並不違背,現在已經稍微地輕症化,那可以來思考,一些在人情的顧慮比較多。」

各縣市要求訂出明確SOP,陳時中表示,原則上是「盡速」,但因過程有很多變數,包含火葬場安排,時間上可能延遲,若把時間訂在傳染病防治法裡,就會有相關處分,也不見得完全適合。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