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本土確診連2日高於台北 陳其邁指北部群體免疫高

高雄的確診個案連續兩天都比台北還要高,有醫師認為南北黃金交叉已經出現了,但高雄市長陳其邁認為,北部的群體免疫較高,目前會著重在確保醫療量能,來應付即將要上路的快篩陽即確診政策。但也有醫師擔心,由診所來判斷確診可能會引發保險等爭議,另外,中央有跨縣市派案給基層醫師,在醫病彼此陌生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讓部分醫師的診療趨近保守。

高雄24日新增9408例個案,比台北多了800多例,連2天超車台北,有醫師認為這是南北黃金交叉,高雄市長陳其邁認為,是因北部盛行率較高,越多人染疫,相對群體免疫就會增加。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明,「建立群體免疫的這個過程,當然就是打疫苗跟自然的一個感染,從這一張曲線圖來看,就是希望說把這個曲線把它慢慢地上升,慢慢地下來。」

陳其邁表示斜率須慢慢壓低,避免超過醫療負荷。而中央預計最快本周四全民適用快篩陽即確診,高雄市做好初步換軌規畫,23處社區篩檢站和9大醫院門診,將轉為快篩陽性判定門診;但有基層醫師擔心,看診流程耗時,診所未必願意配合,而確診判斷牽涉保險理賠等問題,也怕引起爭議。

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擔憂,「民眾自己自行操作還是直接拿(別人的)快篩陽,這個可能會衍生一些爭議的問題,如果說牽涉到保險的問題。」

診所希望政府擬好配套措施,但問題不僅如此,中央推行視訊看診APP健康益友,被不少民眾反映難登入或不會用,另外為確保病患都能獲得診療,派案不分縣市,南部醫師也會接到北部病患,彼此陌生只靠視訊問診,又不熟悉病患對藥物的反應狀況,往往讓醫師趨於保守,只敢用安全但效果有限的藥。

診所醫師匿名指出,「我有病人還從基隆來的,(醫病)連結其實是非常微薄的,那所以就是說這種分配其實是有問題的。」

疫情嚴峻也讓第一線醫護陸續確診,高雄一位確診醫師服用Paxlovid藥物2天後,雖沒出現常見的腹瀉、嘔吐等副作用,但嘴巴常感到苦澀,不少患者也反映同樣問題,需靠甜食緩解。確診醫師說:「我是覺得還是要吃啊,吃了我們就可以(防重症),因為我們還是是100個有19個連1劑疫苗都沒有打。」

醫師提醒,Paxlovid要達到最大療效,需吃完5天份藥物,若副作用劇烈、無法忍受,也需由醫師評估,不可擅自停藥。

另外,Paxlovid會跟多種藥物起交互作用,評估開藥時有慢性病、長期用藥的患者,也需告知病史及用藥狀況,以確保抗病毒藥物不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危害。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