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地震/花蓮49年來最大地震 氣象局不排除3天內仍有餘震
朱鳳治 鍾建剛 邱福財 /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今天凌晨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6地震,是當地49年來最大地震。氣象局研判,加上小規模無感餘震,已經有超過百起餘震。這次地震全台有感,台東縣最大震度為6弱、花蓮震度5強。氣象局不排除3天內,還會發生規模5到6的餘震。
凌晨1點41分的這起顯著有感地震,是今年目前最大,規模6.6,震央位在花蓮縣近海,深度30.6公里。其中,台東震度6弱、花蓮5強、宜蘭4級,西部竹苗等10縣市最大震度都有4級;雙北、桃園市、屏東縣,最大震度也都有3級。
這起地震全台有感,也是這個地區49年來,第一次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它這個地體的剛性程度比較高,而且它能夠忍受更大的形變,這個到達某一個點這個點就是1點41分這個點。它開始破裂,那破裂之後就帶來一連串所謂能量持續的釋放。」
根據地震測報中心統計,台灣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地震頻繁度升高。以去年為例,規模超過6的地震有5個,是長期平均值2 .5個的一倍。地震測報中心認為,「地震活躍期」可能已經來臨;地質學者則表示,政府對於斷層資訊的揭露要更明確。
台大地質系研究所教授陳文山說:「台灣這麼多,3、40條的活動斷層,那它們發震的頻率高,可能在某個時間裡面就會好像比較集中。我個人認為並不是說它已經到了活躍期的一個時間,因為你要知道,它是不是活躍期的一個時間來講,很重要是我們要對每個斷層的,它的時間要了解就是。」
截至23日傍晚,有感餘震超過60起。氣象局分析,包含無感地震,這起地震序列已有超過百起餘震,因震央破碎構造較深,搖晃感受明顯。儘管目前還沒有斷層明顯活動的證據,但包括九重坑、大尖山、六甲斷層、蘇花、後甲里5大斷層,都很久沒有活動紀錄,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