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俄烏戰火難表態 採取模糊策略最符國家利益
「你們支持不管哪一邊啊,我希望你們站在生命的那一邊 ,老百姓不希望打仗。 」旅烏中國民眾王吉賢說道。旅居烏克蘭的中國民眾,之前批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到中國網友圍攻,他不滿反擊,還加碼批評中國撤僑過程太慢,也沒考慮中國僑民們是否能穿越交戰區域,安全抵達撤僑集合地點。
曾批評中國政權,遭開除共產黨籍的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也再度砲轟,中國在開戰前不願撤僑,是要為俄國塑造國際假象,還對內宣傳引起社會好戰情緒。
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指出,「而他們明明知道是要可能打仗,他們居然不撤僑 ,就是製造這種假象,幫著這個蒲亭來欺騙全球。」
但中國並沒有明確表達支持俄羅斯,像是聯合國安理會與人權理事會之前對於烏俄危機究責的相關投票,都是投下棄權票,而非反對票,就連中國外交部長王毅,5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時,也是呼籲雙方對話解決爭端。
中國中央電視台主播報導,「中方認為,解決烏克蘭危機,還是要按照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辦事,一是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二是堅持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
有學者分析,中國一方面不想破壞與西方國家的經濟關係,另一方面也擔憂未來如果入侵台灣的合理性,所以沒有對俄羅斯侵略行為明確表態 。
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範分析,「挺俄羅斯挺得太非常公開的時候,會使中國跟整個西方的經濟,會脫鈎的程度會進一步擴大 ,這東西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坦白講是不利的。」
國防安全院國安所副研究員劉蕭翔指出,「克里米亞危機跟烏克蘭危機的時候,中國並沒有表態支持 ,俄羅斯也並沒有支持就是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糾紛,所以你可以看得出來 ,這就是雙方關係的本質 ,也就是他們合作,事實上是有權宜跟投機主義所驅動的居多。」
學者認為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向來是建立在利益之上,因此當明確表態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風險,曖昧不明的態度對於中國國家利益來說,變成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