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鬼城命運多舛暫免拆遷 外牆彩色塗鴉吸引遊客探險

比利時有座知名鬼城「多爾」,鎮上只住了21位居民。過去曾一度面臨拆遷的命運,歷經峰迴路轉又被保留下來。獨特風格加上城內廢墟外牆上的彩色塗鴉,吸引許多人前來探險。

一排排荒廢的小屋,牆上塗滿塗鴉。比利時最知名的「鬼城」多爾遺世而獨立,鎮上只住著21位居民。寂靜了無生氣的病態美學,吸引了好奇的遊客,也有「城市探險家」特地前來闖蕩、攝影。塗鴉藝術自由工作者、37歲的史都爾是這裡少數的居民之一。

史都爾說:「其實是我男友帶我來的,目前我很享受住在這裡,很親近大自然,是個獨特的地點,我住過的其他地方,都沒有這麼強大的凝聚力。在這裡我感受不到孤獨,因為住在這的人都很親近,某方面人們互相聯繫在一起。」

她想起小時候來拜訪爺爺奶奶,這裡仍是個時髦的小鎮。1970年代末期,多爾鎮人口開始不斷流失,到了1990年代後期,當局決定徵收並剷平港口城市「安特衛普」周圍村莊,以興建新的貨櫃碼頭,多爾鎮從此一落千丈。

大部分的居民遷走了,剩下少數頑強抵抗,除了告上法庭,也積極遊說推廣街頭藝術,鼓勵大家為空屋塗上色彩。後來歐洲法院判決,擴張計畫威脅多爾周遭的沼澤地生態,2016年比利時最高法院撤回這項計畫。歷經峰迴路轉,多爾小鎮暫時保住了。

法蘭德斯大區財政居住遺產部長馬帝亞斯表示,「我並不想讓多爾成為鬼城,我知道目前這是它引起國際社會興趣的原因,因為需要它鬼城的形象。但事情不應該如此,這裡曾經繁榮發展,是個好地方,有非常活躍的社群。」

馬帝亞斯表示,由於一旁就是24小時運作的商港,多爾鎮未來的命運仍懸而未決。可以確定的是,對僅剩的居民來說,多爾絕不是鬼城,而是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