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打造無障礙劇院 聽障者藉可穿戴裝置感受音樂律動

為了讓聽障朋友能夠欣賞表演,劇院會使用情境字幕,以及手語翻譯員,去輔助聽障者理解內容。而現在,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發明了一種可穿戴裝置,把音樂的音調,轉換成振動頻率,讓聽障者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律動,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

表演者在台上賣力演出,一旁還有一位手語翻譯員,翻譯歌詞讓聽障人士理解表演內容,但光是這樣,還是無法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對此,韓國電子通訊研究院發明了一種可穿戴裝置,把音樂的音調轉換成振動的頻率,讓聽障者感受到節拍律動。

聽障者說:「震動的頻率有打在節拍上,讓我的心能夠感受到音調,而且更享受演出。」

手部的每個部位,對應著特定的樂器,音調轉換成震動的頻率,如此一來,音樂變得「觸手可及」,再搭配舞台燈光觸動情緒,讓表演能夠更完整。電子通訊研究院表示,這項發明不只應用在國樂,還可用在教育現場。

電子通信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申成勇說:「聽力受損者無法聽到音調,因此對他們來說唱歌很困難,但如果他們運用這個系統,一樣能享受音樂,透過教育方式學習音調及音色。」

過去,表演廳會利用情境字幕,也就是解釋性的語言,讓聽障朋友知道舞台上發生的情境,或者是會有手語翻譯員協助理解影像、聲音、動作。而現在,國家劇院打算引進這項發明,應用在劇場表演,打造無障礙的觀賞環境。

手語翻譯員金宏南說:「相較於手語新聞,翻譯藝術相關領域對我們來說更困難,因為我們必須確實傳遞語境,還要考慮到製作團隊及演員的意圖。」

手語翻譯員崔煥順說:「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想讓聽障朋友享受演出的決心,而非考慮一切是否可行,系統不見得是完美的,重要的是我們現在能做什麼。」

韓國國家劇院表示,他們過去致力於打破限制,希望讓更多人能夠一同欣賞演出。

韓國國家劇院監製金玉晶表示,「無論個人條件如何,每個人都有享受文化的權利,這是身為一個國家劇院,我們必須提供的,我們將提供更多服務滿足基本需求。」

情境字幕有助於理解劇情,穿戴裝置能讓聽障朋友感受到聲音。兩者相輔相成,帶給聽障者前所未見的體驗。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