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減量模擬 台中以南縣市PM2.5多超標

林靜梅 吳嘉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宣示要改善空氣品質,行政院核定112年要將PM2.5的年平均濃度,降至每立方公尺15微克。有學者受環保署委託進行模擬,結果發現全國的年平均可以達標,但台中以南的縣市還是高於15微克,差距比較大的包含雲林和嘉義。在研究中也發現臭氧問題更嚴峻,西半部的縣市恐怕很難在112年達標。

環保署持續推動減汙,109年國內細懸浮微粒PM2.5,全國年平均濃度低於每立方公尺15微克,提前達成112年目標。有學者受環保署委託進行模擬,照目前的減量策略來推動,112年全國總平均應還是能達到15微克的目標,但台中以南縣市,除了屏東,仍通通超標,其中雲林縣跟嘉義縣超最多,大約高出6到7微克。

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張艮輝指出,「它的那個背景濃度就比較高一點,所以它雖然也有減量,減量幅度也很大,但是呢,它還是離這個標準,空氣品質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學者指出,目前的減量策略對降低PM2.5有效,但對臭氧的防制有限。研究也發現,臭氧8小時平均值的標準為60ppb,但除東部三縣市,西部縣市全都無法達標。臭氧的前驅物,包含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VOC,會受到陽光照射、境外汙染等因素影響,防制比PM2.5更複雜。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提到,「我們也正在研修像三級防制區的VOC的指定削減,這些的法規都是特別針對臭氧本身會去進行這些的減量的措施,我們從它的前驅物來下手。」

針對台中以南縣市PM2.5難達標的狀況,環保署表示,還是會針對石化業鋼鐵業、以及大型柴油車等汙染源持續加強減量,讓台中以南縣市能早日達標。面對臭氧濃度改善不明顯,學者也建議應調整防制策略。對此,環保署表示接下來會規劃將PM2.5與臭氧,並列防制重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