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地區維持餐飲不內用 學者建議仿港「疫苗泡泡」適度開放

黃子杰 陳立峰 詹淑雲 / 台北、桃園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央宣布微解封,允許餐廳內用,不過全台灣除了澎湖,其他縣市都不開放,還是維持三級警戒原則。對此台大公衛學者建議,仿效香港實施的「疫苗泡泡」方案,也就是以檢測為標準,如果安排員工定期檢測,可以放寬每桌上限人數,允許延長營業時間。

從魚池撈出一條肥美的活魚,師傅接著用精湛的刀工迅速切塊,位在桃園石門水庫附近的活魚餐廳,接近中午時分,正在趕工外帶餐點。中央宣布微解封,石門水庫園區採實聯制適度開放,14日一早,就有不少民眾開車出遊,排隊入園。

不過,桃園沒開放餐飲內用,園區的許多餐廳持續停業,有營業的店家則是咬牙苦撐。

餐飲業者說,「微解封其實才剛開始,不是很明顯,我們餐廳目前是做外帶,外帶客人,其實也有不少客人是從台北過來的。」

全台只有離島的澎湖有限度開放內用,其餘縣市維持三級警戒管制原則,讓原本盼望能喘口氣的餐飲業期待落空。對此,台大公衛學者一致認為,台灣應有條件開放餐廳內用,建議仿效香港實施的「疫苗泡泡」方案,根據統計,三級警戒前,各場所群聚染疫人數,餐飲業不在前五名,感染頻率不高。

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指出,「相對於紐西蘭,我們也沒有這麼高的疫情情況之下,其實相對而言是嚴格。」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提議,「如果沒有做到這個疫苗施打的也沒關係,如果你能提出來三天的陰性檢測證明,也是一樣等同疫苗施打。」

陳立昇表示,香港沒有停止開放內用,只是在疫苗開打前、員工未定期檢測、沒採實名制時,每桌上限2人,全店上限20人,只能營業到晚上6點;若有安排定期檢測,可延長營業時間,學者建議台灣能將檢測納為解封參考,指揮中心回應,各地方政府考量疫情可能出現變數,管制上以謹慎為原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