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業者實施有困難 專家籲下波解封須協商細節

林珍汝 賴振元 / 採訪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週宣布繼續延長三級警戒,但部分場所適度鬆綁,進入微解封時期。但實施一週以來,業者跟民眾的反應都很兩極,也面臨一些實施上的困難,專家呼籲,面對下一波解封,政府和業者必須進一步協商實施的細節及開放產業類別,才能兼顧經濟與防疫。

「這邊可以幫忙實名制,這個要掃描。」等了兩個月,基隆和平島公園7月13再度開放、迎接遊客,這天還有來自台北的一日遊旅行團。

「以前這個是西班牙人,第一個踏上的土地。」大太陽下踏沙看海,但逛累了想要喝口東北角的特產石花凍,得移動到園方特別準備的戶外餐飲區、還不能脫口罩。

被問到這樣的規劃是否方便?旅行團遊客施小姐認為,疫情期間只能這樣。

在北北基旅遊,業者得想辦法安排空間讓遊客用餐,這團就特別找了一家民宿吃當地特產海藻水餃。

旅行團遊客陳先生表示,這非常時期,大家共同體諒,算是還不錯,安排得還可以,不然戶外也沒辦法吃。

微解封期間的吃飯問題,不只出現在觀光業,餐飲業更是七上八下。根據指揮中心的指引,餐廳要開放內用,除了得有實聯制,準備隔板、梅花座,或保持1.5公尺用餐距離。

小吃店業者陳先生說:「那變成只能靠牆壁,也是要改才有150公分,所以本來說我們店有9個座位,可能到時候只剩下3個座位。」

就算拉開用餐距離,在還沒打疫苗之前,業者也擔心工作人員的健康。

小吃店業者陳先生說:「從業人員像我們這邊,前面的廟口夜市跟愛四路夜市,好像有要來施打,可是我們只差一個轉彎而已,可是我們這邊並沒有排到要施打。」

民眾魏小姐贊成開放餐廳內用,但認為需要有隔板等配套措施;民眾李先生則認為,現在應該還不要開放,感覺疫情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

中央跟地方政府,如何達到一致的防疫目標,進而說服人民,產業解封的措施又如何滾動修正,一但發現個案能不能有效控制,解封的難題,必須在經濟與防疫之間,求取平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