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蘋停刊》被消失的蘋果日報 窒息的言論自由

陳祖傑/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6月17日,香港壹傳媒5名高層被控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拘捕,這是繼去年八月,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父子及多位高層被拘捕後,港府二度出手整肅。

同時,香港保安局凍結壹傳媒旗下多間公司資產,營運陷入困境。《​蘋果日報》管理層在23日決定,將於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為創刊26年的蘋果日報寫下句點。


回首過去,蘋果日報以聳動標題、貼身跟蹤的「狗仔隊」採訪手法,吸引讀者目光,也因此引發許多爭議,更靠著驚人的銷售量獨霸一方。如今壹傳媒橫倒在「國安法」前,意味著香港日漸稀薄的言論自由,更接近末路。

 

受六四事件影響 賣衣郎轉媒體人

 

現年72歲的黎智英,1948年生於中國廣州,12歲時偷渡到香港。到港後,黎智英到工廠打工,並在1975年成立公明織造廠,後於1981年進軍零售業,創辦連鎖時裝店佐丹奴(Giordano)。

1989年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佐丹奴捐贈20萬件印上各式標語如「您好!請您下來」「下來,我們憤怒了!」的衣服,給參加遊行的香港民眾,因此遭中國政府封殺。黎智英只好將佐丹奴股份全部售出,轉戰媒體,他曾表示:「沒有六四,就沒有《壹週刊》及《蘋果日報》。」

1995年6月,《蘋果日報》創刊,當時香港各大報紙售價約港幣5元,但蘋果日報祭出「割喉戰」,以每份2元的售價吸引大眾,加上黎智英的左右手葉一堅引進「狗仔隊」文化,挖出許多獨家娛樂新聞,讓蘋果日報一炮而紅,高峰時期創下單日銷量突破50萬份的佳績。

「蘋果模式」在香港站穩陣腳後,黎智英計劃將成功方程式引進台灣,因此在2002年指派葉一堅當「開荒牛」,遠赴台灣創辦台灣蘋果日報。隔年(2003年)5月2日台灣蘋果日報創刊,最輝煌的時期也曾繳出單日銷售逾70萬份的亮眼成績單。

1995年,黎智英創辦《蘋果日報》,多年來儘管不斷被打壓,仍堅持反共立場。(圖/美聯社)

 

因佔中遭廣告商抵制 壹傳媒持續虧損

 

除了蘋果日報,壹傳媒旗下還有《壹週刊》《忽然1周》《飲食男女》等刊物,在香港媒體佔了重要一席,但因為黎智英個人的反共立場鮮明,同時參與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有不少廠商因擔心得罪中國、失去龐大市場,而避免在壹傳媒旗下刊物投廣告。

與此同時,媒體邁入數位轉型時代,印刷刊物銷量大受衝擊,從2015-2016財政年度開始,壹傳媒每年都處於虧損狀態。翻開壹傳媒每年公佈的財政年報,2015至2020年間,這五年壹傳媒累計虧損高達港幣19.5億元(約新台幣80億)。

 

港人「爆買」撐蘋果無功而返 保安局一劍封喉

 

2019年《蘋果日報》線上版實施訂閱制,用戶需先登記才可瀏覽大部份新聞,但台灣讀者並不買單,付費牆僅維持一年多,就在2020年7月宣告取消,黯然走入歷史。香港地區則維持收費,讀者可選擇月付港幣50.4元,或以一年港幣604.8元的價格訂閱蘋果。但仍無法讓壹傳媒「轉虧為盈」——光是2019-2020財政年度,壹傳媒虧損仍達港幣4.17億元(約新台幣16億)。
 

6月17日蘋果日報遭港警大搜查後,決定隔天加印至50萬份,港人以「爆買」行動力挺蘋果日報。(圖/美聯社)

自「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外界就猜測,壹傳媒和黎智英會是首批肅清的目標。果不其然,在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方就以違反國安法、詐欺等罪拘捕黎智英父子、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以及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同時大規模搜查壹傳媒大樓。隔日(8月11日)蘋果日報加印至55萬份,爭一口氣的香港民眾,隨即以「爆買」蘋果日報和壹傳媒股票表達支持,11日早盤股價漲幅一度超過200%。

好不容易熬過大規模搜查,時隔10個月,在2021年6月17日,港警再度以涉嫌違反國安法為由,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5名高層,包括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以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同時,香港保安局更凍結蘋果日報等三間公司,合計共約港幣1800萬元資產。
 

6月17日,港警以涉嫌違反國安法為由,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5名高層,包括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圖/美聯社)

隔天,蘋果日報加印至50萬份,再次引發港人購買聲援。

不過連年虧損,加上資金遭凍結,曾經不畏強權、敢於揭發名人醜聞、天不怕地不怕的蘋果日報,仍不敵龐大的國家機器力量,如今連員工最後一個月的薪水都未必能發出。

蘋果日報因政治而生,但同時也因政治而走下坡,最後遭政治施壓一劍封喉。

而對於員工而言,看到公司遭政府一手捏死,心裡既是憤怒,亦是無奈。

 

6月23日,壹傳媒董事會宣布24日出版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後,並加印至100萬份,不少香港民眾凌晨時已在報攤前等候。(圖/香港米報提供)

 

堅持留守至最後一刻 蘋果員工:為了見證歷史

 

「留下來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見證歷史。」

從事後製工作的阿謙(化名),在蘋果日報工作四年,經歷去年8月港警大搜查後,他選擇堅守崗位,「想看這個政權為了封殺異己,可以多麼的醜陋。」他透露,6月17日公司資金遭凍結後,管理層開始通知員工可自願離職,身邊已有數名同事申請離職,自己則是開始放假。

對於蘋果日報劃下句點,擁有五年資歷的小健(化名)就感嘆,「香港唯一的反對聲音就此結束」。小健舉例,去年7月1日香港回歸23周年,政府在各大報章頭版下廣告,大肆宣揚「港版國安法」的好,唯獨蘋果日報以斗大的頭版標題「惡法生效,兩制蓋棺」表達抗議。如今蘋果日報停刊,香港媒體恐成一言堂。

而蘋果日報之後,接下來哪一家媒體會慘遭毒手?阿謙、小健毫不猶豫都點名《立場新聞》,小健擔憂,政府會在半年內就會向立場新聞「下手」。阿謙則保有最後的一點樂觀,認為港府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有大動作,反而這次利用國安法粗暴凍結蘋果資金,起殺雞儆猴的作用:「等於是警告你,誰不聽話、誰亂寫,下一個就抄你家!」

 

去年7月1日香港回歸23周年,政府在各大報章頭版下廣告,大肆宣揚「港版國安法」的好,唯獨蘋果日報以斗大的頭版標題「惡法生效,兩制蓋棺」表達抗議。(圖/翻攝香港蘋果日報臉書)

 

黎智英的未完之夢

 

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黎智英,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也沒有缺席,因此被港府控告「非法集結罪」及「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共計判刑20個月,人仍在赤柱監獄服刑,保守預計最快也要2022年出獄。但港府隨後再加控黎智英違反《國安法》中「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最高刑罰為無期徒刑,黎智英的刑期恐怕還要再延長。

去年6月,蘋果日報發行25周年特刊《不是最終章》,當時黎智英曾寫下這段話:

「對著一個不知真實為何物的政權,我們更需要真實。壓力越大,我們只能更加堅持。言而無信、面目猙獰政權的統治下,我們必須正直和守信。我們必定會撐下去。聖伯多祿給教會的第一封信說,必須時刻準備秉持希望的緣由。煲底見!*」

極權在前,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美夢終究沒有實現,蘋果日報正式停刊,黎智英身陷囹圄。一聲「煲底見」,在香港淪陷、離人四散的漩渦中,不知何時才能再聽見。

*註:「煲底見」一詞源自2019年反送中運動時,一眾抗爭者約定抗爭成功後,在俗稱「煲底」的立法會示威區相見。

 

延伸閱讀:

圖輯/創刊26年 香港《蘋果日報》最後倒數!
港蘋明最後一刊 印百萬份為26年歷史劃句點
香港蘋果日報6/24發停刊號 網站午夜後停止更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