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疫情嚴峻,猝死案件增多,有法醫發現在雙北轄區可疑個案,PCR採檢結果也超有過半的比例是陽性。對於隨時可能接觸到確診死亡個案,劍青檢改呼籲中央,第一時間應請各地衛生局派醫療機構採檢,才不會讓檢察官在相驗期間與家屬接觸,又可能得等上兩三天PCR結果,讓空窗期成為防疫破口。
救護車一旁待命,全身著防護裝的衛生局人員要將猝死的印尼船員送往檢驗,死者今年26歲,上月12日猝死,這個月10日船隻進到高雄港後才將遺體運走。
船長林海國表示死者身體平時很健康,不知為何猝死。死者是否確診還得進一步相驗,海巡表示只協助送遺體到殯儀館,其他細節不瞭解,但全程都有防護。只是隨著疫情升溫,隸屬雙北市轄區被稱為「北三檢」的台北、士林、新北地檢署,近來猝死的件數變多,其中新冠肺炎確診的比例也相當高
新北地檢法醫林彥仰表示,「該採的話還是要採,因為你如果還能夠是有感染你把他確診的話,他還是對那個疫情的防治的話,還是會有一些幫助的。」
有法醫透露,疑似染疫相驗案件中,檢出陽性的比例超過一半,為了防疫,還是會持續檢驗才能有效匡列其他人員,避免防疫破口。但也有檢察官反應,不少疑似新冠肺炎猝死的案件,大多由警察向檢察官報請司法相驗,導致防疫破口。
劍青檢改成員林達表示,「病死或者是猝死,本來就應該要由衛生局通知專業的這個醫療人員,先到場進行相驗以及採檢,當天如果說就有狀況,就可以立刻的進行匡列隔離。」
劍青檢改表示,法醫PCR採檢約要等2到3天,若家屬及接觸者沒被匡列恐有空窗期,建議應由警察先通報衛生局,由醫療機構人員確定排除確診,再由警察報請檢察官司法相驗,不過目前只有台南、新北採取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