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列寧藝術展 回顧共產國際之父時代面貌

2020年是共產國際之父、列寧的150歲冥誕,俄羅斯列寧藝術展從去年到今年,持續展出不同時期藝術家,做出列寧的各種全身或半身造型。除了展現藝術家的專長之外,也凸顯出不同時期人們對列寧的想法。

幾乎完全光禿的前額、留著小鬍子,有時戴著鴨舌帽,這是歷史文獻或教科書當中,普遍存在的列寧的形象。而曾經是前蘇聯主體的俄羅斯,除了莫斯科紅色廣場的列寧墳墓,各地還是看得到不少前蘇聯時代所留下、列寧的半身或全身塑像。當然,目前正在進行的列寧藝術展,也有這樣的作品出現。

出現於前蘇聯時代有關列寧外型的作品,不少是像這樣,列寧一面安慰受苦的工人與農民,同時還說要帶領大家建立美麗的新世界。但蘇聯解體後到進入21世紀,各式各樣近乎惡搞的造型設計紛紛出籠,包括米老鼠等各種卡通角色,都和列寧的造型沾上邊。

俄羅斯藝術品收藏家伊格爾蘇罕諾夫表示,「這展覽是關於重新思考領導人的形象,從20年代簡單的政治人物圖片,到後來的偶像化與神格化,再到50年代嘗試給予人性化,然後又再給予『消毒』。接著就是我們陸續看到的樣子。」
 
每年11月7日的共產革命紀念日,在前蘇聯時代的東歐各國都是重要的國家慶典。但如今的俄羅斯,早就取消國定假日的地位。這一天除了少數的共產黨員會前往列寧墳墓祭拜與集會,一般人都像平常日子一樣。

列寧藝術展策展人亞歷山大達舍夫斯基指出,「現在列寧在政治上絕對是無用的角色,甚至不再是人們取笑揶揄的對象。反倒成為一種無意義的模仿『迷因』。許多在網路上轉貼的人,甚至不懂列寧是誰、代表了什麼。」
 
號稱共產主義思想先驅的德國哲學家馬克思曾說,人類必將在資本主義的廢墟上,建立起共產主義的新世界。不過,這次展覽的作品之一,是把列寧的側面頭像,與象徵美國資本主義的麥當勞商標結合,馬克思地下有知,不曉得會作何感想。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