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後,區域緊張衝突不斷,像是高加索地區的衝突,以及進行中的俄烏戰爭。俄羅斯媒體就在蘇聯成立100年的報導中指出,蘇聯以經濟功能劃定各加盟共和國範圍,忽視族群差異性,從開始就注定了日後土崩瓦解的命運。
從中東的敘利亞內戰,到進行中的俄烏戰爭,新聞畫面中經常出現俄軍的大型轟炸機,由空中發射飛彈空襲烏克蘭。從老舊的螺旋槳動力Tu-95,到超音速的Tu-22M和Tu-160都系出同門,來自成立至今屆滿100年的圖波列夫設計局。
在11月2日到5日期間,北韓為了反制美韓聯合軍演,連續發射好幾枚飛彈,其中還有一枚落入了北方界線以南的海域。南韓軍隊打撈出飛彈碎片,發現是蘇聯時期所研發的地對空飛彈。而在美國期中選舉9日開票的時候,北韓又發射飛彈,也讓外界關注,這是不是另外一波的挑釁行為。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因為久年病,8/30佇病院過身,食到91歲。露西亞總統蒲亭表達哀悼,另外,美國、英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的元首,攏呵咾戈巴契夫的政治成就。捌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戈巴契夫,是結束美國蘇聯冷戰的關鍵人物,也有幫助兩个德國統一、蘇聯解體;毋過對前蘇聯的人民來講,伊改革失敗,是造成國家四散的罪人。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昨(30)日晚間在莫斯科醫院去世,享耆壽91歲。根據俄羅斯新聞社引述醫院的說法,戈巴契夫是在長期患病後逝世,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這位前蘇聯領導人在沒有流血的情況下,終結冷戰,但也沒能阻擋蘇聯的瓦解。他是1990到1991年間當選唯一一任蘇聯總統,也是唯一一位在十月革命後出生的蘇聯領導人;他與美國達成削減武器協議,將自二戰以來分裂歐洲的鐵幕拆除,並實現了德國
蘇聯時期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傳出因久病不癒,30日在莫斯科的醫院病逝享壽91歲。在世人眼中,他是結束美蘇對峙、終結冷戰的關鍵人物,同時也促成兩德統一、蘇聯解體、打開東歐鐵幕;對前蘇聯人民而言他卻是敗壞經濟、造成國家瓦解的罪人。
俄烏開戰後,大量難民湧入鄰國,讓坐落於俄芬邊境的芬蘭城鎮「伊馬特拉」居民,再次回想起1939年,當時舊蘇聯也曾自導自演「曼尼拉砲擊事件」,蘇聯宣稱是芬蘭攻擊舊蘇聯村莊「曼尼拉」造成傷亡,並在4天後發動「俄芬冬季戰爭」。跟俄國這次藉口烏克蘭軍砲擊烏東分裂地區,而發起的入侵行動,可說是一模一樣。
2月5日一架不明飛機闖入馬祖東引上空,媒體報導,軍方未在第一時間反應的原因,在於這架闖入的民用型運-12是在民航機場起飛,飛行速度慢,高度又很低,而此可能意味台灣防空系統與反應程序可能有所不足,難以處理極慢速、極低空、身份不明的小型目標。
俄羅斯指派維和部隊進駐烏東分離地區,類似手法過去也曾用在東歐摩爾多瓦及西亞喬治亞境內。這回俄羅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甚至發動入侵行動。外界解讀俄羅斯總統蒲亭想重建蘇聯,顛覆一直以來由西方主導的政局。對此蒲亭反駁了,他說這樣的揣測與事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