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僅576名陸生註冊碩博班 創2011年開放以來新低

中國在去年四月初,宣布要暫停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只開放原本在台灣就讀學士、碩士的陸生升讀更高學位。陸生聯招會統計,2020年碩博班1500個陸生名額,有721人報名,最後註冊576人;是台灣開放陸生以來,註冊人數最少的一年。

考量防疫量能,境外學位生去年採分批入境。舊生裡,陸生最後才被開放,有人休學或棄學,也有人決定回台,原因之一是陸生之後恐成歷史。

陸生陳同學說:「慢慢的兩岸之間的來往只會越來越少,最後可能以後都很難再有大陸的人就到台灣。我自己想說是真的以後,應該就是沒有什麼機會再到台灣看一下了。」

去年四月初,中國一聲令下,只開放原本在台就讀學士和碩士的陸生升讀更高學位。陸生聯招會統計,2020年博碩班1500個名額,721人報名,註冊576人,比2019年3359人,少了2700多人;比2011年首開放的928人還少,創下新低。
 
銘傳大學主秘樊中原說,陸生來台減少,還在台灣的陸生仍是招生主力。這幾年招生國際化,加上台灣防疫有成,境外生沒有減少。

銘傳大學主秘樊中原解釋,「馬來西亞那個海青班的學生,他們兩年唸完了之後,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回去也很麻煩,所以他們就繼續唸(大三),就收到這種回流,差不多有一百個。」

力爭新南向國家學生,樊中原說,去年港澳生也大幅度增加。根據統計,2020年有4097名港生報名台灣的大學,共有2920人註冊入學,較2019年成長2.01倍,升學網站「大學問」更預測,今年港生來台報考可望突破萬人。

「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大學問網站)來自香港的流量,比去年同期至少成長兩到三倍,港生的個人申請也是增加兩倍。」

陸生註冊創新低,非一朝一夕所致。魏佳卉觀察,各大學國際化招生,這幾年走得蠻快的,在印度等國家也有斬獲,就是要分散風險,降低對台灣高教的衝擊。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