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遭摻酸性物質 高中生口腔黏膜損傷

台中市一所公立高中男學生,放在教室裡的飲料,疑遭人摻入強酸,學生喝一嘴發覺不對吐了出來,隔天出現不適症狀,由於找不到可疑的特定對象,家長已經報警。

台中市一所公立高中高二男生,23日下午喝了從家裡帶到學校的飲料,卻驚覺有異味馬上吐掉,隔天家長向學校反應,孩子就醫後,出現口腔黏膜損傷及不適症狀,懷疑是遭人刻意將不明酸性物質放入飲料中。校方表示,目前無法鎖定對象。

學校秘書鄭先生指出:「跟導師或者輔導處了解,(同學)關係大概都中等,也沒有特別類似像高風險或者需要高關懷的學生。」

學生們聽到這樣的消息很驚訝,就算同學相處不愉快或惡作劇,也不會這樣做,直覺這位同學應該是被霸凌。但台中市教育局卻認為不是霸凌事件。

有學生表示:「比較緊張,很誇張,感覺是刻意的,就很恐怖,感覺是霸凌,如果是惡作劇也太過份了,高中生不會不知道洗廁劑會腐蝕(口腔)吧。」

台中市教育局主秘王淑懿認為沒有霸凌的狀況,表示:「在當天就已經啟動了這個校安的通報跟相關的兒少通報,這個事情應該是單一的偶發事件。」

家長25日晚間已經報案,警方目前以傷害案件偵辦,但由於保特瓶上指紋覆蓋率高,目前只能從其它線索調查。警方表示,不論行為人摻入酸性物質的目的為何,都已經觸法。

台中市北屯所所長張元瑞說明:「初步的部分還沒有發現比較可疑的對象,有實際上的傷害行為的話,如果當事人提出告訴的話,我們還是會依傷害罪來送少年法庭來偵辦。」

人本基金會認為,不論是否為霸凌事件,校方及教育局都應該介入釐清,處於升學競爭壓力較高的校園,引導學生正向競爭發展,避免這個事件引發更多猜疑,建構校園成為一個友善求學的環境。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