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台灣原生蛙 清大首設國內大學蛙房

張君豪 / 新竹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原生蛙面臨生存危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推動台灣原生蛙的保種計畫,設立了國內大學第一所蛙房。第一期蛙房最近已經落成,第二期也在建置中,希望成為保育台灣原生蛙的中繼站,目標是能夠孕育出蝌蚪回歸自然。

全身藍色看起來相當特殊,身長大約3到4公分,牠是原產南美洲的鈷藍箭毒蛙。另一旁則是金黃色則是黃金箭毒蛙,清大目前大約有數量2百隻的青蛙,未來目標是成功繁衍出蝌蚪,並野放回大自然。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表示,「世界上40%以上的蛙處在滅絕的邊緣上,台灣有36種蛙,得天獨厚的,其中有14種是特有種,也就是全世界只在台灣才有。」

清華大學蛙房目前也培育台灣特有種莫氏樹蛙,為了讓牠們可以平安長大,負責照顧的研究助理,每天還得要用心準備大餐給牠們吃。

研究助理蘇佩綺表示,「這個是箭毒蛙和小蛙的食物,這是不會飛的果蠅,因為如果會飛的話,牠們就吃不到牠。」

李家維指出,「大家喜歡看蛙,但是沒有人認真的去把蛙,從蛋孵成蝌蚪、到變成成蛙,再一代代的保種下去。」

教授指出從1980年起,世界上已有120種蛙類消失。因此台灣原生種青蛙,必須由我們自己拯救,第一步就從台灣原生種莫氏樹蛙開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