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29日下午在彰化線西河道北側,發現死亡鯨豚。專家研判是西部海域比較少見的弗氏海豚,身上還有多處咬痕。專家表示,弗氏海豚主要分布在台灣東部,還有南部海域,可能是在死亡之後被洋流往北方帶走。 漁民駕駛漁船,協助將陳屍在彰化線西河道內北側的鯨豚拖回岸邊,再以吊車吊起。這隻長約220公分,寬45公分的鯨豚,背部呈現灰色。專家初步研判,不排除是西部海域較少見的弗氏海豚。海巡署中部分署第三岸巡隊崙尾灣安檢所所長張家倫說:「抵達現場後,因鯨豚仍距岸過遠無法打撈,便聯繫正在作業中漁民協助拖帶。經成大鯨豚中心研究人員確認,該品種為較常出現於太平洋海域的弗氏海豚。」 海巡人員29日下午一點多,獲報死亡鯨豚,隨即請求漁民支援協助運回。中華鯨豚協會指出,弗氏海豚多半出現在台灣東部及巴士海峽較深的海域,這次不排除是在台灣南部海域死亡後,被洋流帶到中部的海邊。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楊瑋誠解釋,「也就是在巴士海峽附近出現,對牠們來講是正常。牠們如果一旦在那邊死亡之後,就有可能順著洋流,就到台灣這個西部,像是彰化、雲林。牠的(背部)咬痕,我們還在做進一步的確認,懷疑跟鯊魚的那個咬痕是有關係的。」 鯨豚專家指出,弗氏海豚體型短胖,小三角形背鰭和明顯的眼部黑帶,過去也曾在西部海岸線發現死亡個體,但紀錄相對較少。這隻死亡的弗氏海豚是年輕的雌性個體。根據農委會的資料,弗氏海豚的體積較小,與西岸的白海豚及瓶鼻海豚,棲地領域不同,而且會成群出現。這隻死亡的弗氏海豚已交由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進一步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