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減量大醫院頻叫苦 衛福部踩煞車

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大醫院門診減量,目標5年減量10%,不過大醫院叫苦連天,甚至傳出包括北市聯醫在內的部分醫院也為了達成門診減量而作假,日前衛福部在健保總額協商拍板,原訂明年第一季減5.88%的目標,將延到明年4月實施,健保署強調,會再跟醫界做充分溝通。

為了推動分級醫療,健保署要求大醫院門診逐年減量,目標5年減量10%,不過日前卻爆發北市聯醫為了達標作假、申報不實案件,遭核扣5千5百萬元,加上不少醫院大喊吃不消,因此衛福部最後拍板決定,明年第一季門診減量比率不再往下調降,政策急喊卡。

健保署醫管組長李純馥表示:「為了要回應各界對這個政策的一些建言,所以我們部裡面也就決定這個5年減10%的部分,在明年的第一季先比照今年減量的目標值。」

健保署表示,去年七月起,要求區域級以上醫院門診減量,減量幅度已經由最初的2%,成長到3.96%,原定明年減量要求5.88%,不過今年總額協商時,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代表都表示,在民眾就醫行為沒有改變情況下,門診減量有困難,因此等到明年第二季、四月時,再繼續減到5.88%。此外社區醫院協會也認為,雙向轉診沒有落實。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下轉的量跟小醫院或診所,上轉的量比起來,下轉的量還是九牛一毛,其實並沒有因為年減2%這個政策有大幅度的增加。」
 
對此健保署回應表示,每名下轉患者、都會支付醫院500點獎勵,增加誘因,也會提升家庭醫師照護的量能,希望達到醫院門診減量目標。

1576151762n.jpg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