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階科研人才 博士生每月4萬獎學金

數位新時代來臨,產業界需要不少科技研發人才,但從統計來看,107學年的科技領域的比99學年少了1.6萬人,降幅約15%。而科技部也從108學年開始補培養優秀博士生獎學金,但有立委質疑成效不明顯。

政府推動生醫、綠能等5+2產業,需要高階科研人才,但從數據看來,107學年台灣科技領域的碩、博士生人數,比99學年少1.6萬人,未來可能衍生人才短缺隱憂。科技部從108學年開始補助大專校院,提供優秀博士生獎學金試辦方案,300位博士生每人每月4萬元,但有立委質疑成效不明顯。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說:「已經回報有13所院校只有119名的補助生,沒有回報有29所院校181名。」
 
科技部長陳良基說:「學校依照他的特殊專長去選定優秀的學生,因為我們畢竟還是要給大學足夠的自主的信任。(舉例)數位轉型的資通訊,那這10年來,我們博士生的人數是降了45%,所以這種就是變成是稀少性的人才,必須要比較強力去支援。」

立委表示,試辦方案只給一年級博士生,這樣不公平。對此,科技部長陳良基回應,經費有限,因此先以吸引學生入學為主,後續會持續編列預算。立法院教委會4號審查科技部預算,有立委指出,預算逐年增加,但台灣科技領域的論文發表量,卻逐年下滑。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說:「常常用到的Web of science,還有包括我們的scopus,你會發現到整個論文的量逐年在做下降,SCI的這個論文的發表篇數,其實教授的人數沒有減少,可是他的論文量,特別是在基礎研究部分當中,這是一個問題。」

陳良基指出,台灣的基礎科研經費不足,2017年只佔整體研發經費7.8%,因此明年增列基礎科研計畫預算40億,可達整體8.3%,

希望能維持國家競爭力,否則經費下滑,短期會出現科研成果和人才流失,中長期就可能變成科研成果不再、出現國家競爭力衰退等風險。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