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極北阿勒特 攝氏21度破1956年紀錄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號稱是人類最接近北極的永久居住地,就在加拿大的離島村落阿勒特,往年7月的白天平均高溫只有個位數,夜晚則接近零度。不過,當地的氣象觀測站在這個月14和15號連續兩天測到超過攝氏20度的氣溫,刷新1956年的7月高溫紀錄。

加拿大最北端的離島村落阿勒特,常住人口不到100個人,它位在北緯82度28分、西經62度30分,距離北極只有817公里,一年到頭幾乎都是這樣積雪盈尺的景色。這個月14號,也就是剛過的這個星期天,氣象站測到白天的高溫達攝氏21度,刷新了1956年攝氏20度的紀錄,更誇張的是,同一時間距離4000多公里外,靠近美國邊界的卑詩省維多利亞,溫度還略低於阿勒特。

而14號深夜到15號凌晨,阿勒特當地氣溫沒有低於15度,天亮後則同樣超過20度。連續兩天高於攝氏20度,也是史無前例的紀錄。

深入北極圈的小村落尚且如此,中低緯度的地區就更不用說了。今年入夏以來,從亞洲到歐洲,頻頻傳出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熱浪,造成人命傷亡,引發國際紅十字總會的嚴重關切。

國際紅十字總會主席方濟各洛卡表示,「熱浪對人類是最致命的天然災害,隨著氣候變遷,它將更加嚴重與氾濫。全球約有50億人住在面臨熱浪的地區。最受熱浪致命威脅風險的,包括老人、幼童、孕婦與病人,還有在戶外工作的人。而獨居與受社會孤立者死亡率更高。」

不過紅十字會也強調,熱浪是可以預測的,災害也是可以預防的。16號記者會同時提出的"都市熱浪防範指南",列出各國都市地區可以推動的措施。例如建立熱浪預警通報制度、加強醫療體系與社區宣導,長期而言則應著重於都市的綠化,包括廣泛種植樹木、保存都會綠地空間,甚至劃定車輛禁止進入的區域等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