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因應溫室效應、缺糧 科學家推廣吃蟲救地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在全球溫室效應、人口越來越多吃物不夠,科學家提倡吃蟲救地球,歐美國家也有流行,要看消費者的接受度。

烹調好的蝦子料理,灑上調味料,鏡頭拉近一看,黑色的顆粒不是黑胡椒,而是黑螞蟻。

昆蟲美食節總監 約瑟夫說:「如何把不被認為是食物的昆蟲烹調成美食,讓人食指大動。」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近年來科學家嘗試找尋新的食物來源,而蟲蟲營養豐富、繁殖快、環保又消耗更少的水和土地資源。比較蟋蟀和牛肉,產出等量的蛋白質時,蟋蟀所需要的飼料足足比牛肉少了11倍。

約瑟夫表示,「只要一點點的飼料就能養出一磅的蟋蟀,而為了生產出一磅的牛肉就需要驚人的水量。」

事實上,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普遍食用昆蟲,像是泰國、越南,在墨西哥,吃蟲更是他們文化的一部份。

紐約黑螞蟻餐廳廚師 阿爾卡拉斯說:「墨西哥吃蟲的歷史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牠被稱為食用昆蟲,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也非常好吃。」

昆蟲是天然的食物來源,也是對抗全球飢餓的關鍵。2013年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告指出,地球人口將在2050年突破90億,但糧食的生產速度卻跟不上,希望昆蟲能成為糧食替代能源,吃蟲好處多多,但對多數人來說,最大的困難,還是要越過的那一道心理障礙。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