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津貼遲發惹爭議 非六都擬明年元月發放

曹晏郡 謝其文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教育部原定明年8月1號開始,對未就讀公共化幼兒園的2-4歲孩童,發放每個月2500元的育兒津貼。不過實際上發放的時間六都跟非六都的縣市不同,引發質疑。立法院教委會通過建請行政部門,針對非六都縣市,提早到明年1月開始發放。

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推動「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今年先在非六都15個縣市實施,六都明年加入。到時候,全台沒有就讀公立、非營利、準公共化幼兒園的2-4歲孩童家長,每月能有2500元育兒津貼。但因為非六都縣市早已實施政策,卻還要等六都,引發有「相對剝奪感」的質疑。

中華民國兒童教保聯合總會總會長 謝子元說:「因為我們這15個縣市的家長來講的話,我讀公幼、讀非營利、我讀準公共化,我都可以拿到6到10幾萬的政府資源,可是讀私幼是一毛錢都沒有,這個對15個縣市的,沒有讀這些園所的家長是非常非常、極其不公平的事情。」

教保團體指出,今年進入「準公共化幼兒園」的家長,平均可以拿到幾萬元補助,其他家長的補助卻是零,不太公平。對於立法院教委會12號通過主決議,建請行政部門從明年1月開始,對非六都縣市提早發放津貼,表示樂觀其成。

教育部國教署代理署長 許麗娟說:「整體的政策(是)平價,減輕家長負擔,今年先從(非六都)縣市,明年再加入六都,不能進入公立、非營利、準公共的那就提出了津貼這樣的機制,(目前)估算全國的整體狀況再來決定。」

教育部原先規劃明年8月開始發放育兒津貼,預估全台有38萬多名孩童受惠,如果提早到1月發放,預估增加20億元經費,但目前沒有這筆預算,會把相關資料彙整後,提報行政院評估。至於如何解決「相對剝奪感」,將在明年3月前提出專案報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