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擔心自殺新聞引青年模仿

陳姝君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自殺新聞在媒體層出不窮,擔心媒體過度聳動的報導,會引發模仿效應,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指出,雖然多數媒體在自殺新聞的報導有所節制,但仍有部分媒體甚至以頭版頭條處理,違反WHO自殺報導指引。

世界知名的名廚波登自殺,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重要版面,媒體不只強調波登生前的耀煌成就,也對波登自殺的原因加以揣測,相關的報導看在從事自殺防治的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中,都違反了WHO自殺報導指引,也是目前媒體在報導自殺新聞普遍不夠謹慎之處,「把自殺新聞它的圖片、照片、遺書,直接刊登出來。」台大護理學系副教授吳佳儀說,「像動畫、模擬照片、示意圖這些的,其實對一些脆弱的民眾來講,它的影響還是存在,比較擔心青少年模仿效應。」

學會表示,宣導多年,多數媒體已有共識,不將自殺新聞刊登於頭版頭,也會強調防治方法,但面對網路新媒體的崛起,也要提醒讀者,不要轉載自殺新聞,學會這幾年也發現,憂鬱、精神疾病仍是最主要的自殺原因,但重大疾病造成的自殺率也值得關注,調查顯示,有身體疾病自殺意念增加了1.3倍,癌症、氣喘患者,增加4倍的自殺企圖,精神科醫師張家銘說,「很多人在生前都看到,有一些很多身體疾病,但最後死於自殺,有些人會久病厭世、不想活了,這東西必要時其實也可以求助。」

學會也呼籲,媒體在報導自殺新聞,應同時著重逆境重生的正面力量,多多宣導憂鬱症相關資訊,對自殺防治盡一分心力。

相關新聞